它不仅习性凶残,生命顽强,更可怕的是还会走路

很多人应该可能见过这种鱼类,身上的刺十分坚硬,很容易刺伤皮肤。

生活环境被污染,水质变质发臭,其它鱼类都无法生存相继攀鲈龟壳攀鲈死亡时,这种小鱼依然顽强的活着,但它并不喜欢生活在受污染的水里,每当大雨过后,水位上涨后,就会去寻找良好的新环境里生活。

老想从水里跳出来可能是水质遭到污染造成的,龟壳攀鲈不喜欢生活在受污染的水里。

主要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稻田,属中国原生鱼类。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在陆地上爬行而闻名于世,1870年首次引入伦敦动物园附近的水族馆,在海外是受欢迎的著名观赏鱼类。

龟壳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但鱼类所具有呼吸空气的能力并不代表具有能脱离水生活的能力,攀鲈只是主动离开水的鱼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

它用张开的鳃盖上的刺在缝隙的壁上托住自己,来回地摆动尾巴,用肛鳍上的刺支撑着缝壁,向前推进,然后再次用鳃盖托住自己,并以这种方式向上运动。即使在被逮住后,它还在一个屋外的沙地上来回跑了好几个小时。

以上由公众号“印象游”、整理发布,想看到更多奇闻趣事,就和我们约吧!

龟壳攀鲈约一年半达至成熟,体长约12厘米就能繁殖。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两性异型不明显,雄性头略大圆钝,具较浓暗的婚姻色,雌性头小略尖,腹部略胀。繁殖期于春夏五至七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处产卵,大型成熟个体可产约二千粒浮性卵,具领域及亲代抚育行为。

昼行性,在河溪石穴或水生植物间隐栖,野外观察时绝不易发现,唯当它到水面呼吸时可知其存在,每年豪雨低地河沼及鱼塘泛滥时,可欣赏众多大小攀鲈在浅水塘壆上友好地齐齐攀爬,迁散往邻边泽地及鱼塘,在蒙胧雨景中能添上一番自然界生命的浪漫。

此物种在水族贸易市场不是特别流行,但无疑鱼是有趣的,具有独特的生存能力。

寓言故事:攀鲈鱼历险记

河面上密密地覆着一层垃圾,水质乌黑恶臭,攀鲈鱼在这里生活很不愉快,不仅找不到食物,还要深受污水的危害。他决心去寻找新的优质的水源。

当攀鲈鱼下定离开的快心后,一刻也不想耽搁,行装没有准备,就高高兴兴地跳上岸,向生他养育他的母亲河告别:

“再见了,我生活过的地方!”上到陆地他行走缓慢,左右地摆动着尾巴,路过一片森林,遇到一只狐狸。狐狸远远看到攀鲈鱼的到来,喜在心头,喜在心头,“提着灯笼也难找啊”他暗自思忖。狐狸坐在一块大石上,专等攀鲈鱼来上钩。这时攀鲈鱼也发现了狐狸虎视眈眈,他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从 五加树顶上掉下一片叶子,说:

“攀鲈鱼大哥,别害怕,你就钻到我身下去,狐狸找不到你的。”

“谢谢五加叶子,救命之恩我永远记住。”攀鲈鱼感激地说。他不慌不忙地钻进五加树叶底下,接着树上还跳下了许多叶子。攀鲈鱼走到哪里,五加树的叶子就盖到那里。狡猾的 狐狸等了老半天,不见攀鲈鱼的踪影。他跑到发现攀鲈鱼的地方寻找,一点影子都见不着,知道上当了。狐狸垂头丧气地添一添嘴边的口水,灰溜溜地回去了。

攀鲈鱼一路上不仅有狐狸等动物的追截,还有人类的猎捕,有时摔得头破血流,口干舌燥,忍饥挨饿,从不叫苦叫累。为了不遇到猎手,他只好白天休息夜间才赶路。没有月亮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前进路上有荆刺、悬崖,这一切都难不倒攀鲈鱼寻找新水源的决心。每到夜幕降临,一闪一闪,提着灯笼的萤火虫们就主动聚飞过来,说:“攀鲈鱼先生,你如不嫌弃就拿着我这把手电筒为你照明吧,”

“谢谢,太好了,有了像手电一样的光束,我走路不会迷失方向了。”攀鲈鱼说。

攀鲈鱼高兴得五体投地,千恩万谢。就这样,攀鲈鱼一路上行进十分顺利,终于在大森林的尽头找到了优质的山泉溪流。

攀鲈鱼面对生活的挑战,坚定地改变恶劣的环境,即便存在很大风险也义无反顾。

以上由公众号“印象游””整理发布,想看到更多奇闻趣事,就和我们约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地为美国加州,故称为加州鲈。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并取得养殖、繁殖的成功,在我国自今...
    周康默228阅读 2,264评论 0 0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鲈鱼是生活在近海里的一种鱼类,有时候也游到淡...
    大为君David阅读 1,996评论 19 20
  • 高铁开始降速……车上广播响起:郴州西站马上就要到了,请要下车的旅客提前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
    逸书贤阅读 575评论 0 1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小一的阅读 169评论 0 0
  • 再读《活着》,愈发感觉美好的生活得来不易,每个人都愈发需要珍惜。 小时候被推荐时,虽然书并不是很长,但是内容的深刻...
    沈宛阅读 35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