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50《苏格拉底的申辩》

    选读这本书,是受他那句经典名言——“未经检审的人生不值得过”所触动,发现自己对语出者却知之甚少。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苏格拉底最有名的弟子柏拉图所著,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世尊称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本书记载的是苏格拉底因不信城邦诸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希腊同胞公民起诉,他在法庭上为自己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辩护。

  这场著名的申辩起因,是德尔菲的神谕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本人表示很惊诧,他觉得自己很无知,神说再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了,可能弄错了。

  为了验证神谕的正确性,苏格拉底走访了当时所有拥有“智慧”之名的人,他与各色人等进行讨论。最终失望地发现,越是被人们公认推崇有智慧的,往往越无知。即使是那些精通某项技艺的人,只要脱离自己擅长的领域,去谈论熟悉范围之外的事情,也会陷入新的无知。

  一番检审后,苏格拉底终于明白:神之所以说他比其他人更有智慧,原来是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就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无知之知”论。

    苏格拉底爱用“反问法”引导那些有智慧之名的人一步步去求证自己的答案,最后常让他们难以自圆其说,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后下不了台,许多围观的年轻人于是纷纷效仿他的方式开始检验他人的观点。那些被揭下智慧面具的人为此怀恨在心,激发希腊民众对苏格拉底提出了抗议和不满。

    公元前399年,一个叫阿内图斯的人将苏格拉底告上法庭。面对审判,苏格拉底镇定自若地用自己严密的逻辑和强大的辩术作出了经典辩护,他表示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态度彻底激怒了陪审团成员,大家集体投票处死了这位被神喻为最智慧、已七十多岁的老人。

    苏格拉底为了自己终身追寻的哲学理想献出了生命,他在这场著名的申辩中,留下了不少至今都发人深省的经典哲学名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未经检审的人生不值得过”、“分别的时刻来到了, 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 你们继续活着, 哪一条路更好, 只有神才知道。”

    义无反顾地诀别,只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太自满,人只有多检审、多反思,不断求索,才可能引导自己通向智慧之门,而这也是人活着应追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读哲学类书籍最大的好处,是能帮自己暂时厘清繁琐生活的表象,有机会对自我精神世界作片刻的端倪。人最难的是认清自己,生活的重重经历既会形成我们的认知,也容易固化我们的认知,陷我们于无知境地的,常是我们难以察觉的那些已有认知。

    想要跳出自己的认知局限,这位古圣先贤采用的“反问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凡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尝试不断去质询,也许能帮我们探寻到真正的答案。

    人因反思而成长,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增长智慧的开始。多用省察之心观感自己的生活,不断检审,才能让我们保持一个开放、灵活、敏锐的大脑,去吸纳、拥抱更多新的东西,去领悟属于自己人生幸福的真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关于作者 柏拉图,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弟子,正是他最早将“哲学”(philosophia)一词转变成...
    单以权阅读 4,432评论 0 6
  • 雅典 雅典属伊奥尼亚人(Ionian), 雅典所在的阿提卡(Attic)地区, 被称为“希腊的希腊”, 这个地方最...
    ianwest阅读 3,726评论 1 11
  • 一 公元前399年春夏之交某一天,雅典城内,当政的民主派组成一个五百零一人的法庭,审理一个特别的案件。被告是哲学家...
    沐曦_dawn阅读 2,646评论 0 5
  • 一、 申辩背景莫勒图斯、阿奴图斯、卢孔,控告苏格拉底:引入新神,传播精灵之事;败坏青年。雅典人此前知道,苏格拉底...
    舟半程阅读 5,370评论 0 6
  • 这一段时间,女儿越来越懂事,学习越来越自觉了。 大概是上上周,我收到了她写给我的一封信,里面写道非常爱...
    王栎涵阅读 42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