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鞋的初心

看到洞洞鞋最近上了些新品,忍不住说两句。

乍看,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洞洞鞋了,鞋面上加了毛绒、做成了靴型,有雪绒款、云朵暖绒款、仿麂皮款,倒还是保留了“智必星孔”,就是可以DIY的洞,但不在鞋面。需要适应冬季,有洞狂钻风,意思意思就放在了搭畔上,算是保留了核心要素(DIY和洞)。

图片

为什么变?

企业要增长,需要从“单一场景”到“全季覆盖”。

最初它靠洞洞鞋火,因为解决了夏季透气、日常舒适的需求,比如沙滩、居家、轻户外。但品牌要持续发展,肯定不能只守着“夏天穿的鞋”,就像是波司登靠羽绒服起家,现在产品线也是越做越全了。

冬季款是在用经典元素适配新场景。

加毛绒、做靴筒,为了让“舒适”从“夏季透气”延伸到“冬季保暖”,覆盖用户全年的穿鞋需求。厚底、仿麂皮的材质升级,是想吸引更多注重“颜值+实用”的消费者,比如,原本觉得洞洞鞋太休闲,可能会因为毛绒款的温柔感而买单。

聊聊初心!

企业是“守着洞洞”,还是“守着用户需求”?

如果把“初心”定义为“只做带洞的凉鞋”,那冬季款确实“变了”。但如果企业的初心,是:用舒适、实用、个性化的设计解决用户穿鞋问题,那这些新款反而可能是在“延续初心”。

毕竟,用户冬天也还是需要“舒服又能自己折腾的鞋”,品牌只是把“洞洞”这个夏季解决方案,换成了“毛绒+洞洞”“靴筒+洞洞”的冬季版本。当然这个DIY是灵魂,不能失去,否则就会失去差异化的根本。可以理解为:洞洞是“形”,舒适和个性才是“魂”?

但是,毕竟有那么多适应冬季穿的鞋子,为什么要买洞洞鞋的冬季款呢?

洞洞鞋要生存,做了冬季款,但用户不一定买单,企业需要给大家购买洞洞冬季款的理由。

于是,首先,它是把夏天的“踩云朵”搬进了冬天。Crocs最经典的记忆点是轻、软、不磨脚。

“云朵暖绒洞洞鞋”虽提到“41mm厚度”,但看鞋底设计还是延续了经典的Croslite材质,这种材质比传统雪地靴的橡胶底更轻便,走路像踩记忆棉,冬天逛超市、取快递这种短途出门,不会有“穿铅鞋”的笨重感。反观很多冬季鞋款,为了保暖牺牲了轻便,而Crocs相当于把“夏季的舒适脚感”裹上了毛绒,对“讨厌厚重鞋”的人来说,可能是个刚需。

另外,继续保留了“洞洞基因”的隐藏用法,冬天也能玩“个性化”。加了毛绒,但留了智必星孔,就是洞洞,是个“小心机”。

冬天的鞋子大多颜色沉闷、设计单一,而Crocs的冬季款依然能插智必星(鞋花)。比如,小花、星星。 对喜欢折腾的人来说,相当于“一双鞋能穿出N种风格”:今天插毛球、明天换字母,甚至能根据围巾颜色换鞋花,这种“DIY自由度”在冬季鞋里真的很少见。

再有就是“场景适配”,比棉拖更“能打”,比雪地靴更“居家”。传统冬季鞋要么太“户外”(比如防水雪地靴,在家穿嫌硬),要么太“居家”(比如全包棉拖,出门倒垃圾怕脏)。

而Crocs这些冬季款有点像“中间态”,带毛绒的洞洞鞋,鞋底防滑,鞋型比棉拖挺括,下楼拿外卖、取快递不用换鞋,回家直接踩也不冰脚。“雪绒靴”,靴筒+毛绒,保暖性接近短靴,但鞋面是软绒材质,在家穿也像踩拖鞋一样放松。

相当于“一双鞋搞定室内+短途户外”,对懒人来说超省事儿。

还有,当然就是“老粉的情感联结”,有一种熟悉的“安全感”。

如果之前是洞洞鞋的忠实用户(比如穿惯了它的鞋型、尺码),冬天换同品牌的毛绒款,相当于“零磨合成本”,不用重新适应新鞋型的磨脚、挤脚问题。

就像有人夏天爱穿某品牌T恤,冬天会自然想试试它的卫衣,本质是对“舒适度”的信任迁移。

如果单纯追求“极致保暖”或“户外抗冻”,它可能比不过专业雪地靴。但如果想要轻便+个性+场景百搭,这些藏着“洞洞小心思”的冬季款,反而成了差异化选择。

总结一下:

品牌设计的产品,呈现的特性是为了满足当时找到的市场需求。随着市场变化和发展,围绕着核心原则不变:舒适透气轻便+折腾装饰彰显个性,表达心情,又发展出满足不同的场景产品,是新增长点的尝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