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回了趟老家,带了好吃的酱板鸭和自家晒得红薯干回北京。我牙口好平时喜欢吃硬的食物。这几天赶上大姨妈来了却没有忌口生冷辛辣的都尝了个遍,导致牙齿隐隐作痛。
于是我跟J小声的抱怨:“我牙齿痛,估计是硬的东西吃多了。”J听完之后,劈头盖脸来一句:“谁让你当时吃那么多。”我一听顿时火了,冲着他大声说:“我跟你说这件事,不是希望得到你的大声训斥,你说这句话有意思吗?能够让我的牙齿不痛吗?你就不会安慰我,叮嘱我以后少吃些?因为一件小事你就这么对我大声说话,我以后还会跟你说我的事情吗?”
J对我的话表示很无语,他不止一次是这样了,之前也有跟他沟通过夫妻间谈话问题。以下是聊天内容。
昨晚我听了思维导图的课程在京东买了一本书,买书时想想你应该没什么要买的,也知道自己做事情三分钟热度,想趁着这股子劲赶紧把思维导图学好,就下单了。谁知一激动就把收货地址给写错了,“你干嘛那么着急下单,再说你买这本书,肯定不会翻的,就会摆在那里吧”,每次买书的时候你好像都是这么说,很不喜欢你这么说,特别特别不喜欢。
我也知道自己自我管理能力差、自制能力差,但是也请你理解我想学习新的东西、热爱读书,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颗心。
请先理解我想买书的感受,而不是一说到买书你就泼冷水。下次有这种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先学会聆听和感同身受,采取以下积极的方法:
询问我为什么要买书,倾听我的心声(想学习、喜欢这本书等等);
给予关爱和理解(买书可以,书可以让人怎么怎么样……学东西是一件好事);
同时体会我的感受(学会思维导图可以有N种好处);
最后,利用恰当的时机,乘我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我讲道理(你买的新闻学的、哈利波特书都没有看,可不能成为压箱底的东西啊,要想想你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希望你能够坚持下来,一点一点的改变)。
换句话说,愿意好好经营夫妻关系的一方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另一方的问题的,他/她会先处理对方的感受。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而我依旧想买书诸如其他,我只会选择压抑自己!在你面前忍受对自尊的践踏,被你逼的要发狂的压迫和对你的不满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我就会做出让你觉得过分的举动(我买东西不跟你说、我有小事不跟你分享、我有大事也不跟你商量),总之,后果很严重。

很多时候,我们向别人倒苦水时,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去寻求那个人的帮助。如果那个人只是倾听,并表达出对我们的理解,这就够了。但假如那个人连珠炮似的给我们提出一系列建议,那么不管那些建议多么好,我们都会觉得孤独,甚至还有受伤害的感觉,于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夫妻生活需要好好经营,任重而道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