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和茶瓶儿十六阕

眼儿媚 · 近来多省又发现新冠疫情,感怀聊之~

何事红尘最关心。病毒变株侵。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复识重寻。

新闻观得人惆怅,何日去其岑。应堪合力,当须众志,方得佳音。

其二

眼儿媚 · 残荷

纤立池塘不生嗟。霜色著轻纱。听风听梦,相逢柤别,何怨何夸。

纵寒瑟瑟何其惧,底事静无邪。聊看是处,清心还若,五月荷花。

其三

眼儿媚 · 诗酒趁年华

都道诗文趁年华。会意兴儿加。何须冬雪,好从书案,便看梅花。

古人更寓黄金屋,如玉胜仙家。玲珑文字,清幽雅句,画意云涯。

其四

眼儿媚 · 冬日庭园

花色玲珑满西园。时令弄清寒。冷风猎猎,飞霜粒粒,极尽摧残。

彩虹总于磅砣后,何必怅眉端。待闲晴放,等将春暖,依旧斑斓。

其五

眼儿媚 · 一杯白开水

聊对杯茶一窗闲。水面雾生烟。似曾云绕,如逢梅雨,更若空山。

素心品得其中味,世事作相关。纵堪无色,却来纯净,占断清欢。

其六

眼儿媚 · 寒气夜无棱

寒气侵衣夜无棱。风色响空庭。梧桐叶落,箔帘影弄,底事相横。

红尘试问谁知我,人似雪中生。凭风傲骨,素心静远,亦是清灵。

其七

眼儿媚 · 回眸旧事笑中垂

帘卷斜风影幽微。夜气晚寒归。小楼独坐,团茶轻品,幽梦还回。

聊将故事三分处,不意笑中垂。那年腊月,诗朋杯酒,炉火相围。

其八

眼儿媚 · 闲写

眉底清风是还真。可否解前因?玲珑花絮,胭脂幽梦,落落红尘。

半妆红豆轻心拾,底事又相闻。分明一曲,梅花三弄,占断芳春。

其九

茶瓶儿 · 昨天的天气真好,凭高望远,尽收眉底~

其十

茶瓶儿 · 腊梅初浅

放晓仲冬小院。画角处,腊梅初浅。淑姿冷艳芳心简。情淡淡,任由云卷。

风儿叹。人儿叹。占风流,不同春返。从来名利拚除远。是处也,著香自暖。

十一

茶瓶儿 · 闻听市区为了防疫要关闭所有公共娱乐场所,包括书店,今晨吃过饭便去书店买书记之~

放晓清风眉底。知消息,一怀惊意。偏堪恰与双休际。闲不待,径行千米。

心儿系。书儿系。向三楼,古文选几。诗情香满人欢喜。小路返,耳边歌起。

十二

茶瓶儿 · 又是一年腊八节,愿疫情早日消散,人间充满欢悦~

风色殷勤吹彻。云天外,喜迎佳节。江南江北争知切。熬腊粥,此情难折。

眉间叠。心间叠。对而今,佛前祈说。新冠早日红尘绝。紫陌里,普天欢悦。

十三

茶瓶儿 · 倚窗清咏

寒色穿云初暝。晚风急,箔帘吹冷。芳樽酒尽思重省。多少事,倚窗清咏。

月光影。灯光影。总教人,素心不定。春来春去天时令。只道是,欲留无应。

十四

茶瓶儿 · 落笔轻书长短句

小曲纯音低转。更沉水,一帘香满。红尘不记深和浅。眉黛里,听歌听远。

心花瓣。词花瓣。两分付,半窗零翦。诗怀不待书云篆。小令里,句长还短。

十五

茶瓶儿 · 哇, 今天下雪了,诗意美美~

昨夜寒生枝叶。更今日,一帘飞雪。天教容易人间洁。描画卷,恁般惊绝。

璇花蝶,心花蝶。问如何,拟留其惬。须堪写个清词帖。捻小字,记曾欢悦。

十六

茶瓶儿 · 杯酒独酌

小院晚来寒薄。风吹急,是今非昨。一帘旧梦难除却。凭次第,共谁吟作。

情难托。书难托。直消得,恼人心魄。如何解语清欢著。向沽酒,半卮独酌。

词谱:

眼儿媚 : 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依宋 . 王雱格)

茶瓶儿: 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中仄。仄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中仄。(依宋 . 石孝友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帘外香红任春头,怎个玉人忧?几番风雨,一腔心碎,半枕离愁。 银瓶金井休教误,衾冷对熏篝。谁堪寂寞,空怀妖妙,泪自横...
    小脚丫阅读 444评论 0 18
  • 帘外残红堕南楼,画槛玉阶头。几竿烟雨,一分寒色,半点新愁。 瓶沉金井休教误,衾冷对熏篝。谁堪寂寞,空怀妖妙,泪自横...
    小脚丫阅读 244评论 0 5
  • 眼儿媚 文/冯素萍 注:今天是母亲节,也是浴佛节,同时还是5.12汶川大地震十一周年,婆母逝世六周年祭日。晨起,寒...
    冯素萍阅读 1,454评论 42 34
  • 眼儿媚 庚子秋分 云白青天映楼台。窗外桂香来。 枕时惊夕,秋分时节,凉起侵怀。 晚晴忽听新声雁,金气向...
    柏荣生阅读 1,038评论 3 54
  • 眼儿媚 · 小寒 惊绝寒流似潮生。冷意满南城。楼东画角,亭西井畔,木叶霜凝。 江天寂寞风吹醒。望远冻云生。瘦枝梅影...
    水之湄_阅读 566评论 9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