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受文军兄公开课“《庄子》里的教育启示”关于“无用之用”的意思阐述,深受启发,拙文几点以呼应。
《庄子》【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石匠从取石材物事的功利视角出发,认为正是由于栎社树不符合成石材的标准,栎社树才得以生存这样长的时间,对栎社树来说此之谓无用之用;对不材之材来说,得以保生,此之谓不材之用。
“无用之用”放在《庄子、人间世》结局,提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从栎社树的视野来看,正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得以全生而寿,实现生生之谓的大德。
文军兄以为现代一些基础教育者太过重视功利化的有用之用,太过重视专业和学科,而忽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看似无用的一些方面的发展,切中时弊。
2
王阳明的成学成圣之路,湛若水提出的“五溺”是否真的无用?
湛若水是王阳明志同道合的同侪道友,在湛若水为王阳明撰写的墓志铭里有这样一段评价:“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
认为王阳明在内圣外王的道路上,因为沉溺于任侠、骑射、诗词歌赋的辞章、修行道教和出入佛教,这些对成圣无用的修行耽误了王阳明的道德成就,有点可惜的味道。
实际上,从王阳明人生三不朽的成就来看,正是这些修行过程中的“五溺”尝试,积累出的人生历练,才让王阳明在立德、立功和立言方面达到千古一人的成就。
十五岁时的任侠出关骑射,是王阳明军事上的初步尝试;他羡慕同朝王越的武功,期望象他那样在边关立功;在奉旨为王越修墓的过程中,用兵书和兵法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是在把兵书拿来试用;这些尝试为他后来平定宁王宸濠之乱打下坚实基础,并非无用。
他在诗词歌赋上下的功夫,出入佛道,师从娄敬学朱熹理学,到后来竹林里证竹子里的那个理,都是在为自己止于至善的成圣目标在进行尝试,并非无用。
这些无用的“五溺”,到了贵州龙场驿那个边陲化外之地,阳明洞里生死之际,石破天惊,36岁无用的“五溺”经历石破天惊跳出个“阳明心学”:圣人处此,当何作为?
可以说,没有无用的“五溺”,就没有儒学的又一次革命性新境界:阳明心学。
3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ssabis不是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今年AI在诺贝尔奖中大放异彩,诺贝尔化学奖也颁发给了用AI进行蛋白质折叠结构解析的科学家。
他在16岁时因打游戏退学,随后加入了英国游戏行业传奇人物Peter Molyneux的团队,作为设计师和程序员参与了一些游戏的开发。后续Hassabis甚至还创办了自己的游戏公司Elixir Studios,开发了像《邪恶天才》这样在玩家中小有名气的作品。他在游戏行业中的经历不仅让他学到了设计和编程的技巧,还培养了他对解决复杂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在游戏开发取得成功后,Hassabis 选择回归学术界,他在剑桥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位,并在伦敦大学学院(UCL)完成了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重点研究记忆和海马体。
Hassabis 的跨学科背景为他后来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将对国际象棋和游戏的热爱转化为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理解复杂系统和学习机制方面。
2010年,Hassabis 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 DeepMind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他将从游戏和神经科学研究中获得的见解应用于开发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DeepMind 开发的 AlphaGo 在 2016 年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这一成就标志着 AI 在处理复杂任务方面的一大突破,也展示了 Hassabis 将游戏智能转化为科研能力的成功。
Hassabis 领导的 DeepMind 团队进一步开发了 AlphaFold,这是一个能够预测蛋白质结构的 AI 工具,解决了生物学领域一个长达 50 年的难题,对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因此获得了 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
从诺贝尔奖蛋白质结构解析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来说,Hassabisy原先沉迷于打游戏和研究围棋的能力似乎都是无用的。等他专项人工智能研究蛋白质结构,原先无用的能力和认知领域研究、创造AlphaGox小试牛刀,都是为了破解蛋白质结构解析这样一个大用。
4
通才和专才。
万金油通才真的无用吗?
工业文明以来,社会化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精分越专业,在一定发展时期特别是后发追赶时期,一切以绩效功利为尚,谁能在哪个细分领域做到最专业最前沿,就是最好的。后发优势追赶,有个特点,就是追赶有路径可循,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时候的最优选择就是以专业组织最优化力求追赶过程的最大效能。
伴随这种越来越专业化的倾向,是社会评价中的绩效优先。这种功利时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作用,带来的是对通才的蔑视和对专才的过分功利化浪漫崇拜。
从“0”到“1”的创造性阶段,属于深水区和科研的无人之地,面临的是无尽的前沿,利用已知的专业知识结构即使上穷九碧下及黄泉也不能够保证创造前沿边界的延伸,尊重专才的同时在创新团队里纳入适应性强和擅长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通才,或许是保持团队创新创造能力一个选择。
似乎无用的通才,其实可以和专才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团队,相互启发,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