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发愤的草莓

今天一大早发现,错过了赛先生发布的轰动全世界的成果。
赛先生,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正是Science(科学的音译)。
昨晚,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自豪地向世人正式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意味着人类求索路上又向前一步。
这引力波(GW150914)是科学家在去年9月份就探测到的,如今才正式宣布,应该是出于谨慎,并且是两处探测器都测到(先经过利文斯顿,再经过汉福德),可见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随之而来,关于“引力波”的科普帖开始天女散花般涌现,“引力波”是唯一可以在高维时空中传递的波,其存在佐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意味着未来在探索宇宙奥秘又多了一个新的工具(目前宇宙已知的四种基本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这里不做详细的科普,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到网上搜索阅读)。
在科普帖中触动人心的是,原来,早在20世纪90年代,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已经是一项正在实施的项目;现在,LIGO的合作组织由包含我国在内的14个国家,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000多名科学家组成。掐指一算都二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

试问,咱们以前知道科学界的这些事情吗?
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很难想象,这些数字背后的科学家团队,是如何做到“十年如一日,坐好冷板凳”,拥有多么超级的耐心和韧力。
在这种默默无闻的时间里,他们是不是经常面对别人甚至是家人的好奇:“你们都在研究些啥?”然后嘴角上扬,淡然一笑,继续走进研究室,留下坚持的背影。
这些为人类发展走在前头的钻研者,我们说不出他们中多少个名字。娱乐界里大婚、生子、劈腿都是谁谁谁,很多人如数家珍。
有位微博网友写道:“为什么科学界这么重要的事情,在微博却不能得到很多的关注,相比之下却是这个明星、那个明星的一些无聊的事情却能轻易上热搜第一......”
在不少人心目中,都觉得与娱乐圈相比,我们对赛先生的爱还太少。这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是人性。
这个世界还是娱乐至上,享乐主义相在时的人占了大多数,因为物质相对丰厚,生活如果没什么追求,也大可以晕晕乎乎过一辈子,这是符合好逸恶劳的人性的。
轻松的东西让人眷恋,太烧脑的东西不容易受到喜欢,科学偏偏是“烧脑”的这一类,自然也不是大众的品味。
这一点从微信公众号文章的用户粘度强弱可以看出,那些“内容为王、干货至上”的文章未必是阅读量和转发量高的。
第二点是谈资。
大部人普遍感觉,科学是阳春白雪之物,知多知少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就算知道了引力波,今天吃饭还是那么多,有孩子的还是得继续围着尿布和奶瓶转。
而知道娱乐圈的内容呢,有些可以用来作为谈资,和朋友聊起来有劲一点,或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是排忧解愁的一种“药”,看阿某某明星过得比我还窝囊,自己心里平衡一点。但是,如果你在聊天时跟对方谈什么引力波,可能对方不知道怎么接下一句。
第三点是宣传。
科学家每天忙于科研,根本不可能像娱乐圈那样有空发多几条微博,关注的人会少一些,对科学家生活的了解也更少。而娱乐圈明星不同,晒生活,晒心情,不管是自拍、自嘲还是自捧,都可以攒很多人气。
你应该也能感受到,学校里哪个老师讨喜一点或者长得好看一点,在那个科目的学习上会比较用功。所谓爱屋及屋,道理相同。
虽然科学界得到普罗大众的爱还太少,但可喜的是,这次引力波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刷屏,热度高过了正月初五的拜财神;像《最强大脑》这种科学类的节目,在明星秀等节目之中突破重围,受到追捧和欢迎;像果壳网用5年时间,凭借有意思的科学内容,从小众爱好者的科学传播品牌成为普通人的生活科学伙伴,足见科学的魅力。
我打心底里希望,科学可以再流行一点。
让这些无名英雄们,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让这个推动人类发展的学科,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

最后奉献一些资料,喜欢了解更多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视频:时间旅行从引力波开始
http://v.qq.com/page/w/4/a/w0176r1zo4a.html?start=52
视频:宇宙的构造3(量子跃进)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935063/index_3.html
视频:宇宙的构造4(多重宇宙)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935063/index_4.html
视频:旅行到宇宙边缘(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http://www.iqiyi.com/v_19rrn4ck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