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畏:围困,拘禁。
(2)宋国地名。
—题记

孔子被匡地的百姓拘禁。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真要消灭这些文化,我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上天不想消灭这些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孔子以中华文化为己任,身临绝境,却大力凛然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他周游列国时,路过宋国的匡地,被当地群众围困了五天五夜。
原因是孔子长得很像鲁国季孙氏的家臣阳虎,阳虎也曾来过这个地方,并引发暴乱。当时由孔子的弟子颜克驾车。这次依然是颜克驾车,当地百姓误以为阳虎又来了,所以发生了围困事件。

形势危急,弟子们不知所措,孔子却泰然自若地说,周文王死后,由我继承了中华文化。既然老天肯把重任交给我,那么就不会轻易让这些文化消亡,如果天不灭我,匡地的人也就不能把我怎样。
果然身兼使命,便有了一身孤勇。尽管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度过危机,但是他坚信他不是阳虎,他是带着文化使命的人,只要当地百姓不曾丧失了起码的仁德之心,就不可能乱来,将不实做成事实。
仁者,首先是智者。因为智,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让自己的孤勇添了几分底气。

如同正义能够战胜邪恶一样,只要你怀着光明的使命,即使一时受阻,被黑暗遮蔽,但是只要你不放弃,总会有机会拨开云雾,照耀人间。
就像曾经羸弱的共产党人,当他们怀着拯救全中国的信念,振臂一呼时,也曾经千辛万苦,也曾经不被理解,但是每一次他们都能用心底的光明化解一切迷雾,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实现统一全国的最后胜利。
使命感,自带光芒,他不仅让自己孤勇前行,也会让阻挡者心甘情愿让开道路。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