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不是不出来的,是样出来的!

      我有一个学生,作文写得非常差。因为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直到疫情停工,才第一次见到他母亲。和孩子母亲沟通他的学习问题时,我提了很多建议和方法,还宽慰她不用着急,一点一点补起来,哪怕进步速度慢,只要有进步就是好事。没想到不到两个月,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速度快到让很多人惊讶。

      之后在一次分享活动中,我专门邀请她分享方法。站在台上的她特别局促:“其实,我也不懂怎么教孩子写作文,就觉得跟着作文书上的学肯定没错。我只是每周给孩子定一个主题,每天早上让他读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读完一周再换下一个主题。孩子读得多了,自己也就慢慢咂摸出滋味了。我现在就希望孩子能一直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就行了。”

        后来,我也有继续了解过,他妈妈外出后,每天早上,仍然会坚持远程陪孩子读作文,风雨无阻。果然,这个男孩之后一路向前,不但作文水平提升了,在其它学科上,也慢慢找到了类似的学习方法,用最“笨”的方法练习,并且一直坚持了下去。学期末的时候,整体成绩提高不少。

        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我们因为喜欢,才去做一件事;外在动机,则是我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就像这个母亲,她的引导、陪读都是外在动机,孩子成绩提升后获得正向回馈,最终因为热爱而去学习,是内在动机。年幼时,我们容易受外在动机驱使;而越长大,越容易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从外在到内在,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培养习惯的过程。

        所以说,培养孩子自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养成习惯。李玫瑾教授曾说:“自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当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后,再从这些习惯中收获到好的结果,才能加深内在动力,进而形成自驱力,自动自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