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国平说,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再怎么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看后,觉得很有道理。下面就来试着解读一下这三次人生的成长。
第一次成长: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据科学研究资料显示,一个人从出生到2岁时便慢慢的产生了自主意识。这个时候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已开始萌芽,并由弱到强,所以大多数孩子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家人分享好吃的东西,不喜欢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是很正常的情况。然而,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成人后做人做事的状态。据说,孩子在自主意识萌芽后的这个时期,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分享也是一种快乐。让孩子弱化自我意识,成人后常会形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然而,生活中大多数成年人在想问题或做事时常喜欢以自我中心,这或许是儿童时期家长教育在这方面的缺乏,也或许是人之本性未被抵制的原因所致。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其实是一把双刃箭,不只会伤到别人,其实许多时候也会伤到自己。比如,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稍有不满意就会大发雷霆,显得十分痛苦,在他们的认知中,好像世界就应该围着他们转,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然而,事实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这就是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
人生也许总是这样,一生中都要经历一些人、一些事,遇到一些问题,然后去想办法解决才能不断成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时,说明我们已经向智慧迈进了一步。
第二次成长:再怎么努力都无能为力。哈哈,在人生慒懂时期,我们常以为只要经过自己努力,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或者错误的理解为,没有实现都可归因为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不够,通过再继续努力就可实现。然而,当人生有了一定阅历后,我们便会发现,世间有许多事不是靠我们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也不是自己所想皆如愿。努力只是人生向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要想成功还有很多其它的制约因素。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便蕴含了这其中的道理。
当我们有一天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是通过我们努力就能做的,有些事却是我们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完成的,我们就成长了。成长到这个阶段的我们,内心世界便会多了一份敬畏,对于个人而言,只是沧海一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么不可或缺。从此,也会让我们明白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
第三次成长: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许多时候我们可能把平凡与平庸混到了一起,所以不太喜欢“平凡”这个词语,不想让自己成为平凡的人。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一员,伟大毕竟只属于少数人。正因为如此,如何在平凡中彰显出自己的不平凡就很重要了。在我看来,接受自己的平凡就已经是不平凡了。接受平凡,就是不但要接受自己好的方面,也要接受自己不好的方面,然后用好的方面来弱化不好的方面。接受自己的平凡,就是在人生不是很满意的时候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
很喜欢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会的,只是与悲伤事物好好的相处。因为人之本性之一就是喜欢好的东西,厌恶自认为不好的东西。然而,世间许多事物的发生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好的事物或是坏的事物,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不会因为你喜欢或不喜欢就会改变,所以学会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照单全收,便是人生智慧。
感言:一个人只有接受自己,才能认清自己,从而改变自己。
——……——……——……——……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