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转载注明。
这世上很多人都有着驱使自己行为的动力源头,而源头却分很多种……
用话来举例……
有人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有人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有人说:“自知之明,随心而动”。
有人说:“道法自然,因果定数”。
……
这些例子,可以分别代表一部分,以及其对应的思想观念,使其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而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区别于以上,极其特殊的一种动力源头,那就是……
“仇恨才是提升一个人最快的办法,更是最强的自驱动力来源……”
(警告!这是把极强的双刃剑,按小说里的讲应归为葵花宝典这一类,半途极易走火入魔,且有后遗症,若无非人的忍耐力,慎入。)
一、仇恨的开始
讲即分划,先分内外,也就是由自己造就的和外部的人事物造就。
再分知否,自己造就自己知道,自己造就自己不知道。外部造就自己知道,外部造就自己不知道。
解不能全细,细则误法,不以说全,只以例举。
1.什么是自己造就自己知道呢?
这里举例人的自性和欲望,比如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因为“我所求,我所需”无法满足实现,所以出现了仇恨,而这个仇恨由内产生,“我”是知道的 。
“我就是恨Ta,恨Ta这个,恨Ta那个。”
这个力的出现,归结人的本能,或者说兽性。控制好了,就能将这个力转化,控制不好那就是单方面的成为“野兽”。
2.什么是自己造就自己不知道呢?
这里举例你身上的东西引动了别人的自性和欲望,例如金钱、权力、美貌、才华、地位。
因为你身上一些被动的东西遭到外人的仇恨产生,而这个仇恨外“人”不说,你不知道。
“凭什么Ta有这个,Ta有那个,Ta干什么不过是怎么怎么……”
这个力的出现,其实跟上面一样,但多了一个群体,而你由主动转为了被动。
3.什么是外部造就自己知道呢?
这里举例客观环境、平台、规则规律等,外部因素对你实施的一些影响、打压、限制等,使你无法完全的做自己。
“我是一名肤色五颜六色的人,受到了其他肤色的诋毁侮辱。”
这个力一般在过去产生,延伸到了现在,顽固或者不可更改。
4.什么是外部造就自己不知道?
这里举例蝴蝶效应,过去的自己做了一个选择,引起了一系列的后续事件,而后来的自己想起当时所有的事物似乎都有所安排,可若回到当初,可能还是会做出那个选项。
“有些人,从出生到死都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这个力的产生,在于未知,无法追寻,无法说明。
二、仇恨的过程
不同的人性结合不同的仇恨会在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过程。
所以无法具体描述,但可以分成框架和选择。
1.理智的考验
仇恨与理智的较量,交手凶险,转瞬即逝,大部分都是仇恨淹没了理智,而通过考验的,便可选择它的去留。
2.胆量的考验
仇恨和胆量不是较量,倒像是单向放大镜,胆量的大小决定仇恨给予制定的目标高低,转化自身谋划的力度。
3.道德的考验
仇恨作为主导时,必定会失去其他的一些品格,如:诚实、善良、守信、承担、同情心等,拉低你的下限,如同深渊的巨口不断绞入其中……
4.生死的考验
若前方始终纯粹的执行它,那这里只有一句话,“心倚仇恨根,恨存则生,恨消则亡”。
三、仇恨的演化
当双方之间建立以仇恨为联系的枢纽时,势必有一方为主动,有一方为被动;有一方为攻,有一方为守;有一方为矛,有一方为盾。
双方的状态并不固定,一直在转变互换,动的一方,有得有失;静的一方,有失有得。
所以将这个规律掌握后,我们不妨设下两套炼方,一套是内部自己跟自己,一套是外部外界跟自己。
自己跟自己,就是与兽性的斗争。外界跟自己,就是与外界兽性的斗争。(这里涉及到文章《斗争篇》)
也是简单举例,在这个枢纽建立以后,兽性的出手那便是针对于你的害怕、脸皮、韧性、意志等。外界兽性的出手在于你所拥有的物质、名声、肉体、精神等。
然后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受痛苦和损伤,并从自己和对方身上汲取到实用的道法,这是真实的回馈,不是杂乱的信息。
(注:不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有概率会挖掘出属于自己的天赋能力。)
悟到就是自己的,看破就能运用它。
四、仇恨的影响
1.会对自身精神意识的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
2.会形成另类的人格。
3.若依赖过重,脱离后会陷入虚无。
4.易复反,成瘾性。
————————分 界 线————————
杂谈:
这属于速成法,其中的凶险不用我多说。大多次实验后,如果你刚开始就不懂得控制即利用,那么后面的结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结合我的另一套理论《以下观上论》(往往身处高处的人如果没有一双独到的眼睛,是看不清下面东西的,而下方却能看到上面的一举一动,甚至洞察到任何细微之处),宁做人下,勿做人上。
极大改变了主观造就后的过程,由原先的死搬硬做和不懂变通到采纳他人的方法暗处谋划,可观的转化。
例子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你身上所施展的东西,可以尽快的去学会,并利用转化形式还给对方。
通俗易懂的有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直捣黄龙及隔山打牛、借刀杀人、驱虎吞狼等。
你的强大不仅仅只是你的本身,更在于你的对手仇人的强大与否,且他们所展现的一些“高明手段”,你还要有足够的悟性来悟通。
这里帮你们举例一些有用的知识点,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反过来用到自身上就是,对手强大能逃离先逃离。逃离不了,就看能不能隐藏自己。隐藏不了,就看能不能守住自己。守不住,就看自己有没有方法能力去解决。
对手强,你就削弱他,分化他。自己弱,你就加入敌人的敌人,来抗衡他。
而在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建议你会以下四样东西: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以柔克刚,以钢克柔。
再总结一下当今g场、z场、d派的核心交往逻辑,就是“擦屁股”,我给你擦屁股,你给我擦屁股,然后我们互相擦屁股。就算现在不擦,将来也说不定会用得上擦,最后达到相护的情况,无解却现实。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上位者,但通常都是你给下面人去处理麻烦。可有一天,有个未知或已知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但突然这个问题解决了,帮你的人是下面的人,你会不会一下子觉得这个人不一样?
懂得这个,保你在短时间内快速上位,跨越阶层也有可能,如果你们还有同一需要抗衡的目标,有这个十分稳固的利益基础,或许达到的情况还远远不止,所以帮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对手,Ta给予了这个能量。
然后就是不断的作出选择、统一战线、利益捆绑……继续考验你的真正能力。
所以这个东西适合当今任何阶层的人懂,最适合的当属20岁左右的年轻人,尽早的让自己投入到一个漩涡中,让一个或数个无比可恶的“坏蛋”来摧残蹂躏你,这样你就能更快的看清真相和规则,这其中的考验和选择,一旦选错就永远爬不出来了,但如果你通过了,就磨练出一种独有的能力,甚至形成另一个“我”。
这个“我”需要走过与你对抗到同甘共苦的过程,甚会带来一些莫名的神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全是好事,过早的拥有意味着过早的承担,比如当你停下来的时候,它会催促你,去产生它,不然会倒退。
例如主动去制造仇恨,三天不被打,四天不挨骂,就感觉浑身痛苦。
又或者主动去把自己的弱点摆出去,考验对方,吸引对方来攻击。
又比如认识到一个新人时,你会不受控制的想去获得Ta的信息,找破绽、控制破坏。
它说:“你不觉得看到对方对你满嘴辱骂却又无计可施的样子,身体莫名由内而外的舒爽,仿佛每个毛孔都在张开大口汲取营养,这才是这世上最美妙的感觉……”
也就是成瘾性,另类人格。蜂毒尾后针,蛇毒口中牙。
过往的经历和选择,会加深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专属的房间或者囚笼。(破壁论)
曾经以为有80%多,后来发现世界上99%的人都被表面的事物所操控着情绪、身体、行为,包括那些操控他人的人,他们也在被操控,被他们的知识,使用的方法所操控。
如果说有人能跳出来,那Ta就不是人了。
望向顶端,它设下了两款游戏,一款是不断的降下灾难、苦痛来让人们感慨为什么要这样?另一款是编织一段无比美好的梦境让人们流连忘返、沉迷其中,无法醒来。
……(换个话题)
漫漫时间长河旁,过去和未来身都看向了你,你可以去寻找过去的你,也可以面见未来的你,并且还有很多东西在你身边。
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二十多就应该知天命了……
它说:“我可以让你所想的事出现,但那个会极大的改变未来的你,造成的不同结果,所以确定想要吗?”
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你就已经到了未卜先知的程度了,仅靠周边细微的信息,就能知道后续未来的事情,而这会极大地干扰你的个人,便产生了最可怕的反噬。
那我们需要现在的一个说法叫钝感力,翻译过来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傻子,忘掉过去的种种,但是你能做到吗?
第二种是快速消耗自己的精神力,让自己天天保持在非常疲惫,需要睡觉的状态。
第三种是放大自己的欲望,让欲望大于自己的理智,回归成为一个世俗的人,千万不要觉得放不下。
世俗不是庸俗,庸俗不代表让你没有清醒的思考。
何为清醒的思考,我现在举几个例子。
有人认为经常参禅打坐就可以悟到世间所有的道理,执着于静、无我等,殊不知过于形式,反而道远。
还有人说:不能随波逐流,坚持自己就是道,谁知他们好坏不分,没有正确立场,倒下就起不来。
还有说:人当有所作为,为了Ta的目的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可这句话原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后再说一个当今流行的一个言论,说最高的境界就是“知行合一”,乍一看很有理,实际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将其美化。那我再说人总是要死的,那生死由命就是最高的境界,很古怪。
为什么会说这个?其实就是背后的那张“嘴”想让你们多实践实践,别天天乱吹而已,没想到这也变成了你口中神乎其技的境界。
所以只看片面意思而言论捧说,没有进行系统完整性的去了解深入,更没有辩解识别的思考,是不行的。
那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问题,普及知识这一步正确的情况下,为什么日益增长出现的问题矛盾反而愈来愈多?
关键确实在于教育,但是教育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这未来五年内如果有人能回答上来,并且去做出应有的改变,那么这个人必定有所作为。
说到这里了,其实做不做选择都是做选择,哪怕你不说话也是,借鉴一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权益而有所行动。”换句话说,“谁赢了,Ta们帮谁。”
如果你有这样的思想,并且行为模式也是如此,那咱们都可以称自己一声“废物”。当废物没什么不好,毕竟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候,连活着都是奢望。
所以回到开始,当你要选择仇恨的那一刻,未来的你已经带着无数的故事回到你身旁,如同黄粱一梦,你还会选择它吗?
欲承其冠,必承其重。
……
关联文章《养器法》、《斗争篇》、《破壁法》、《以下观上论》。(暂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