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买5000元鞋?下笔如便秘?这四招,专治各种“怎么办”
一妈妈吐槽,上高中的儿子跟她摊牌:“妈,给我买那双5000块的鞋,我就去上学。”
她当场血压飙升,内心戏爆棚:买了怕他得寸进尺,不买怕他真躺平在家。这题,怎么破?
另一边,好多伙伴发誓要写“每日一省”,结果对着本子憋半天,脸憋红了,就憋出两行字。最后愤然合上,内心哀嚎:我咋就写不出来?
别急,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解决起来,核心竟一模一样。不信?咱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套直面、接纳、解决、升华的万能心法。
一,直面。
孩子跟你说,妈妈,你给我买一双5000块钱的鞋,我就去上学。
你听完啥感觉?又纠结了,又气了!
你立马就直面他。你说,乖,妈妈真的给你买了5000块钱的鞋,你就能去上学吗?你真的能做到吗?
妈妈,我能,真的。
可以的,妈妈相信你,但我觉得不在这儿。
(就直接谈这个事儿。有的家长说,不敢谈不敢谈,不买他更不上学了,5000块不算啥,给他买了,不然天天在家多闹人。家长当缩头乌龟以,你家孩子下次敢问你要1万块的东西。)
正确的思维是啥?
可以,儿子,我们母子俩不能因为这5000块钱的鞋闹矛盾。原来妈妈也给你买过,但是你任性,我是心不甘情不愿给你买的。这段时间我想明白了,我不给你买你闹是吧?我给你买了,你也不一定去学校。但是妈妈仔细想想,母子感情是第一位的,别说5000了,你现在要个5万的,我也给你买!走,买去!妈妈没有啥,无怨无悔!
家长的注意力要放在用这笔钱修复母子情感上。以前也用钱了,但心不甘情不愿,现在也在用钱,是心甘情愿。不一样。
你说,500万我也给你买,你放心,儿子。
孩子再过分,也不可能让你花500万给他买个啥。
所以无论碰见啥事儿你得直面它。
就像我们写每日一省。
一个朋友说不好意思写,写的不好怕污了大家的眼,怕丢人。
这还是咱自己太把自己当会回事了,好像你一写就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围观一样。没几个人看,所以,不是怕污了别人的眼,而是你自己不敢面对自己惨淡的文字。
我也是从写“下雨天没事干,在家打打孩子”开始的,生活过得一块鸡毛,无聊无趣毫无价值感可言,到现在写东西手到擒来,不在话下。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学习,焉能做到?
所以,我们直面问题,直面的力量在于,它戳破了让我们焦虑的幻想,让我们站在坚实地地面上解决问题。
第二是接纳
一个家长朋友问我,跟高三的儿子没有交流,孩子啥也不说。
不说就不说。高三了,保持安静,做好陪伴给孩子送走就完了。非得想聊点啥,强势侵入,只会生硬刻板不近人情,让孩子感觉被控制,他会更反感。打小都不陪伴,现在想让孩子啥都说,咱说了啥孩子还得有回应。这期待值太不合理了。咱别养娃了养个机器人,植入自己想要的程序,啥都解决了。
朋友又说孩子吃鱼的时候说鱼刺多,她赶快弄了一块把鱼,把刺挑出来放孩子碗里,孩子又给夹出来。朋友又气了。
都没资格气,人家说说咱听听,又没让帮助,孩子有权拒绝帮助,毕竟不求不助。家长自己总想越界做点啥,还觉得孩子没良心,真冤!
这就是家长对跟孩子的交流现状不接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接纳才能给彼此呼吸的空间。
我们有些伙伴写每日一省也是一样。中年人,多年来都没提笔写过东西,还想一写都写可好,一写都写成个大文豪。一旦达不到就自我攻击、纠结难受,看别人同样的事同样的课程写那么溜,自己憋了一天都没写几个字,最终放弃了。过两天心又痒还是想写,又一见别人写的好,自己写的拿不出手,又泄气了。如此反复,最终还是一篇没成,要么三天打鱼两晒网。
接纳自己作为初学者就是写不好的客观规律。允许自己写得烂,允许自己词不达意。正是这种接纳,才能卸下心理包袱,让写得以持续。
第三,解决。
孩子出现问题解决呀。就像孩子要买高价物品,心甘情愿满足。孩子不说话,不说就不说。
可简单。
写不好咋办?写就完了。你咋吵娃的,你咋生气的,你咋说话的,描述出来就是了。
咱对待写文章这事,要像曹操战败之后所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解决者心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一个朋友就写生活日常,有时候写自己陷在问题中,比如老大孩子玩手机过度好痛苦难受,辅导老二写作业气得快自闭,跟爱人也是磕磕绊绊。有时候又写自己释然了,接纳孩子玩手机,辅导不了就不辅导,看到爱人的责任心,感受中年的自己的不容易,过生日给自己买一个蛋糕,独自一人也不孤独。这不就是咱的生活一隅吗?
她没有华丽的语言,就是真实的生活和感受,流量噌噌地涨,每篇阅读量都是几千上万。
我也从没人关注到时不时的有朋友给文章反馈。
摊开本,打开电脑,写,就是解决之道。
曹操赤壁之战之后说:“今北方仍由我所据,数十万雄兵俱在。赤壁之败,不过癣疥之疾。待我回许都,休养生息,必(东山再起),再报此仇!”
咱看着未竞的文章,可以笑谈:“今日之文笔滞涩,词不达意,不过一时之困。我胸中丘壑仍在,积累未失分毫。此番修整,静观佳作,涵养心神,明日再战笔砚,必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最后,升华。
不管孩子的问题有没有解决,至少让我们练习了无条件的爱。不管文章有没有写完整,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复盘了一下我们经历的事,甚至复盘了逻辑思路,总得有个开头、中间和结尾吧。
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问题的另一面是契机。升华,是将问题的废墟变成成长的基石。它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赢家——要么赢得想要的结果,要么赢得宝贵的智慧。
所以,无论是面对一个“勒索”你的孩子,还是一个“为难”你的本子,路数从来都没变过。
直面它,不绕弯子;接纳它,不较劲了;解决它,直接去做;最后升华它,让所有经历都变成咱的养分。
下次再遇到让你头疼的“怎么办”,别慌。在心里把这四步过一遍:
· 直面: 这事儿最坏能咋地?
· 接纳: 好吧,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 解决: 那我现在最小的一步能做什么?
· 升华: 这件事,让我学到了什么?
套路简单,贵在动手。现在,你是先解决跟孩子的沟通,还是先打开本子,写下你的第一行“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