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脚本”——萧峰式的英雄悲壮

“那些最打动你的故事,很可能是你的‘人生脚本’。”

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天龙八部》电视剧中萧峰力挽狂澜拯救宋朝百姓,最后却因愧对契丹大王以死谢罪的场景。说实话,看了那么多文学作品、电视剧和电影,萧峰的故事确实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最后这个场景也最打动我。

想到这里,我有些震惊,莫非,萧峰的故事,就是我自己的“人生脚本”?

这件事困扰了我整整两天。我不愿意接受萧峰的故事就是我“人生脚本”这个事实,因为萧峰的故事,结局实在太悲壮。

可是,仔细回顾了我过去的人生,尤其是那些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情,我惊奇地发现,我的人生故事,在某一种意义上,和萧峰真的有着惊人的相似。

高中毕业之后,我瞒着家里人,坐了五个小时的车程,在七月的高温烈日下,等待那个曾经说好要和我一起考某某大学最后却以两分之差落榜的男孩。那个时候,其实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了,而且他也说过,他不想见我,可是,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去找他。因为我心里有这样一个念头:现在,只有我能拯救他,只有我能解开他的心结,只有我能唤起他的勇气去复读,重新参加高考。

我在烈日下等了他五个小时,到傍晚时他才出现,我们坐在候车室里,我哭着告诉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不用背负曾经对我的那些承诺,你可以安心去复读……”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得不承认,我在哭着对他说出那些话的时候,我有一种英雄式的悲壮感在里边,而且,这种悲壮感让我获得一种愉悦的快感和满足感。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他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我需要他来满足自己的英雄式悲壮感。

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这从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类型就能看出来——《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这些电视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里边有一个武功高强的英雄,能拯救别人,拯救世界。而《天龙八部》中结局悲壮的萧峰更是让我刻骨铭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这种英雄情结很难实现,于是,就变异成了我两种非常鲜明的人格特征:一、影响他人;二、个性至死。

影响他人当然是因为想当英雄,拯救他人。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听别人倾诉烦恼的原因了,而且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

而个性至死,则是想要去体味那种悲壮感。为什么个性至死能让我体味到悲壮感呢?因为个性就意味着不合群,意味着特立独行,意味着要挑战世俗,而所有这些行为,都带有英雄式的孤独悲壮感,需要有能够承受万人唾弃,不被周围人认可的勇气。

当然,其实想要影响别人和保持自己个性并不是多么不好的事情,可是我的问题在于,太过了。

我过度地追求这种所谓英雄式的悲壮,总是要通过这些英雄式的悲壮来带给自己快感和愉悦体验,这样的话,日常平静的生活很难让我体会到快乐。而且,英雄式的悲壮使我经常处于一种激动亢奋的状态,很难平静下来,以致我睡眠质量非常差,有十几年的失眠历史,最后导致身体健康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

所以,萧峰式的英雄悲壮当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脚本”。那么,怎么改变自己的“人生脚本”呢?

武志红老师提出了这么几点意见帮助我们认识和改变自己的“人生脚本”:

第一,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

第二,认识你记忆中最早、最深的事件或细节;

第三,完整地观察一段关系或者事业,回想它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和尾声,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与心念;

第四,意识和头脑层面的语言,构不成心念,心念都是潜意识和身体层面发起的,并且是图像式的。

第一条,我想留到最后再说。第二条,我前面已经对自己记忆深处的事件细节进行了回顾,在回顾的同时,我已经把第三条的内容也进行了一遍,观察了自己与高中初恋男友从恋爱到分手的整个过程,我发现,其实在整个过程里,我对自己的感情都是不确定,就是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他,但是,当他在最落寞的时候选择向我表白,我就答应了他,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是想充当英雄,想去拯救他。

第四条,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如果要以你为主角拍一部电影,你想要呈现什么样的画面?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出《神雕侠侣》的结局——杨过和小龙女神仙眷侣,浪迹天涯。

我希望自己能够放下一切执念,随遇而安,驰骋天涯。

回到第一条,设想一下我的墓志铭,我希望是:

这里躺着一个安静、平和的自由之躯,她一生最爱自己,同时,尽力去爱身边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