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种性:15.未清净。16.已清净。结。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癸十五、未清淨(分三科) 子一、徵

【云何未清淨補特伽羅?】

  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子二、釋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未生聖道,於聖道果煩惱離繫、未能作證。】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未生聖道」,他還沒有得到初果,這個苦、空、無常、無我的無漏的智慧沒現前。「於聖道果煩惱離繫,未能作證」,對於那個得聖道果的人煩惱不繫縛他了,這種事情他沒有成就,他沒有斷煩惱沒有見到真理所以叫做「不清淨」。說這個人雖然還是很用功的修行,但是還沒得聖道不能算是清淨,叫「未清淨補特伽羅」。

子三、結

【是名未清淨補特伽羅。】

  「是名未清淨補特伽羅」。

  第十六科「已清淨」。分二科,第一科徵。

癸十六、已清淨(分二科) 子一、徵

【云何已清淨補特伽羅?】

  這是徵,下面第二科是「指」。

子二、指

【謂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謂與上相違」與前面那個「未清淨」是不同的、相違反的,那就是他已經得聖道了,也就是聖道現前了,「於聖道果煩惱離繫已作證了」那就叫做「清淨補特伽羅」。就是得初果以後到四果的阿羅漢,那就叫做「清淨補特伽羅」。

壬四、結(分二科) 癸一、標

【如是名為安住種性補特伽羅,所有差別。為度彼故,諸佛世尊出現於世。】

  前面這一共是十六科,這叫做「安住種性的補特伽羅所有的差別」,這不同的相貌就是這樣子。「為度彼故,諸佛世尊出現於世」,佛是度化這個有種性的人,出現世間來說法來教化他們的;沒有種性的是不可能得聖道的,佛不是為他出現世間的。

  前面這是標。下面是解釋。

癸二、釋

【謂若未趣入、令其趣入,若未成熟、令其成熟,若未清淨、令其清淨,轉正法輪,制立學處。】

  「謂若未趣入、令其趣入」,就是佛出現世間幹什麼事情呢?就是這個眾生他有種性但是還沒趣入到佛法裡面來,那麼佛就為他說法「令其趣入」,就是建立他的信戒聞捨慧的善根。「若未成熟」、令他成熟,能達到最後有這個時候。「若未清淨、令其清淨」就是得聖道了。「轉正法輪,制立學處」,佛就是為這些人而「轉正法輪」,為他說四諦法輪。「制立」這個「學處」,制立戒法令他開始修行。(2017.12.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