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港杂记(16)汉字和普通话

香港的书面语言交流,汉语要用繁体字。内地却已经普及了简体字。

繁体字对说普通话的小朋友来说没有啥太大的问题,就是笔画多了些,音和义的理解都和日常说话是一致的。

但是对日常只会说粤语的小朋友来说,是个挺大的学习困难。难就难在小朋友说的粤语的音和要写的中文方块字的音和义都不是一回事儿!别说是小朋友,对很多香港人来说也是个挺难的事儿。难就难在不会使用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不会拼音。找不准发音,就记不住字,也就不能组词造句,更别提书写交流。

可是,香港的中小学里还有不少老师教学时还是操着粤语,并以此为傲。

但是香港的中文补习学校却遍地开花,拼音教学也在悄悄的兴起,尤其是歪果仁更是热衷于此。原因就是这粤语方言口语和书面普通话表达的两张皮。要学好中文,无论是国人还是歪果仁儿,都要有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就是拼音。

父母无论国籍,要学习中文,从小要抓紧,明白这事儿不能耽误小娃,所以到校外学习说普通话,学拼音,写简体字,我自己愿意,别人管不着吧?

邻居杨老师年已七十,因为退休前是内地高校文学教师,现在港养老,学普通话的热潮让他按耐不住激动,在家开馆授学,竟然火爆港漂圈!

把粤语方言口语直接用文字表达出来,估计一个事情表达的文字可以有好几个版本,日常交流说说可以,落到纸上,形成文字就很滑稽了。比如“我不知道”,粤语就两个字“呣叽呀”那第三个字是语气词。可这两个字是我写的音,并不是它的文字表达。按照发音,它还可以写成“木几”、“哞己”等等。

说普通话,写汉字不困难。说粤语,写汉字,有难度,主要是音意分离。

从秦始皇统统一文字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华民族的文字变演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成熟,趋于完美,从篆字到楷书经历了千年。

胡适先生提倡的字表义与音表义要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把日常口语和书面表达文字统一起来。文言文和白话文,旧体诗和新体诗的相互碰撞让汉语进一步与时代发展同步前进。

新中国普通话的推广,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让全国人民都能在说方言的情况下自如的用拼音找准了发音。在书写上简体字的推广让扫盲和小朋友学习汉语书写中文更加便利。

香港和祖国的百年分离,汉语文字的进步与她落下了疏离。

香港人大多不会拼音,电脑手机书写中文只能用手写功能和四角号码,年纪大文化低的干脆用语音。

记得一次看邓亚萍采访郭晶晶的访谈节目,谈到霍启刚和郭晶晶恋爱时的两地交流时,郭晶晶说,当时因为训练忙,打电话不方便,为了用手机简信交流,霍启刚学会了拼音。

可见,尽管我们和香港同胞同根同源,文化高度认同,语言交流的手段也是有些差异。

中华民族地域广阔,方言众多,要无障碍交流,语言一定要规范。拼音是规范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汉字是汉语表达的唯一载体,无论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在香港的学校里老师说普通话,学生学好普通话都是必须的。那些自诩为香港人就要说粤语写繁体字的聒噪应该安静点。

香港作为发达城市,英语也是官方书面语言,所以,很多港人互相之间的手机简信干脆用英语交流,以避免用中文书写的尴尬。在学习说普通话的过渡时期这无可厚非,但是,掌握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语言,这是一个华夏儿女的自觉,除非你认为自己是个“外人”?

随着祖国强大,汉字和普通话的世界普及率越来越高。作为新生代的祖国未来,说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这和做人做事的品格修养是同等重要的。说是国策也不为过!所以,我为在港学习普通话,学拼音,写汉字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点赞!

香港和祖国一直都是要同步前进的!汉字也是如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