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金额受到限制,房企将彻底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昨天财联社电报文章,在地产圈引起轩然大波。

根据电报内容显示,被监管层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监管部门要求其每年的拿地金额不得超过其年度销售金额的40%。

举个例子。比如某纳入“三条红线”试点的甲房企,如果2021年度的销售金额为1000亿,那么他在2021年的拿地金额就不得超过400亿。

这个规定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继续以上述的例子为例。

大家知道,一般的土地的地货比为1:3,也就是说,如果你拿100亿的土地,开发建设后能够得到的货值为300亿,即你可以对外销售300亿的商品房。

因此,上面的例子中2021年销售金额1000亿的甲房企,其拿地金额被控制在400亿后,那么,2022年甲房企能够对外销售的商品房货值就只有1200亿了(当然,这种算法只是静态算法,没有动态考虑在2022年上半年,甲房企根据销售金额进行土地投资形成的货值,以及2021年未售货值)。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如果其每年的拿地金额不得超过其年度销售金额的40%,那么他每年销售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这样,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我相信后续其它房企也会被监管),将彻底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资金是房企的血液,“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度管理”已经将房企野蛮生长时代融资无极限的症状消除。

在房地产前20年的野蛮生长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融资无极限”。只要你能融到钱,能买到地,胆子够大,你就赚大了。这段时间确实如隔壁老王说的“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在这段野蛮生长时代,房企融资花样百出,银行、基金、信托开发贷融资已被列入房地产传统融资,像资产证券化、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等等前端融资、超前端融资,纷纷粉墨登场,那才叫人眼花缭乱。

可以说,在房企野蛮生长的时代,只要你能融到资金,完全没有额度限制。因此,在这段野蛮生长时代,房地产不断奔出“黑马”,很多年销售额100多亿的公司,3年后就实现1000亿的华丽转身了。

而到了2021年,“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度管理”已经将房企野蛮生长时代融资无极限的症状彻底消除。

2、土地是房企的粮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土地才能让房企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监管部门将房企拿地金额控制在其年度销售金额的40%以内,让房企规模发展无极限的症状也得到消除。

在野蛮生长时代,因为融资无极限,因此,一些融资能力超强的房企,它的规模也是无极限的,100亿过后就是1000亿,1000亿过后就是10000亿,雪球越滚越大。

规模越来越大,其实伴生的就是负债越来越大。当负债超过一定的限度,当房企的利润已经覆盖不了负债利息的时候,房企的倒塌是迟早的事,进而会影响到国家金额的安全。

因此,除了控负债以外,还要进一步控规模,让整个房地产行业保持一个良性的发展速度。

总之,房企监管部门控房企负债、控房企规模,最终就是为了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主基调已明确。刘全认为,房地产调控...
    刘全观察阅读 563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5评论 28 53
  • 步骤:发微博01-导航栏内容 -> 发微博02-自定义TextView -> 发微博03-完善TextView和...
    dibadalu阅读 3,193评论 1 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3,959评论 0 5
  • 上周六在压力下实在需要释放,去西塘躲了两天,真是好地方,很优雅的江南古镇,而且与周庄比开发不算过度。 我们是周五半...
    聚塔阅读 838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