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26)-个性

一提到个性,很多人脑海里会出现一个杀马特造型,或者一个年轻人桀骜不驯的状态。以前的我认为,这就叫个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实际上,这只是个极狭义的理解。个性存在每个人身上,当一些特征足以描述这个人时,这些特征便可以构成这个人的个性。因此,每个人都有个性,并且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个性。

昨天跟同学聊天,她提到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然后觉得不同性格的老年人生活状态都很不相同。她的外婆相对乐观和活泼些,即所谓的心大,不那么敏感,所以整天笑呵呵的,还会种些花花草草,老年生活看上去很幸福。但她的奶奶相比之下就悲观不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圆满,自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住在自己家里才有安全感,要是住在儿子家里,会局促不安。

我觉得,两位老人年龄相仿,所处的社会地位相仿,所经历的生命历程也相仿,但老年状态截然不同,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便是个性。

社会学里有个名词叫做“多重压迫机制”,指的是社会中存在的各类歧视和不平等给个体造成的压力,比如老年歧视,异性恋霸权,残疾人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贫穷歧视等等。一些我们认为不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歧视会因为每个个体的自然属性而被强加上去。所以在美国,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富有的健康的男性白人青壮年在社会上享受的资源一定比一个从没接受过教育的贫穷的患有艾滋病的女性黑人老年人享受的资源多。

在这种多重机制的压迫下,个性成为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我们将人大体分成乐观与悲观,那么乐观的人,其个性在多重压迫下会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即使身处弱势环境,也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寻意义。悲观的人却更愿意让个性成为另一重压迫因素,不断给自己心理加压,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展示悲苦,寻求帮助。

个性也是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要素。心理咨询界有个著名的治疗方法叫做“意义疗法”,旨在帮助案主找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然后激发他们有意义的生活的意愿。每个人理解的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这便成了个性。

个性不需要刻意培养,只需要用心呵护。老辈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生命历程的最早起,我们已经被基因、环境和教育决定了性格,往后个性的发展,需要完全自由的扩展空间。一旦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被大众潮流所影响,个性便成了一个普遍的存在,人人都有,谈何个性?

找到自己的节奏,与个性同行,我们都是不一样的幸福存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使用,还没搞懂,先玩玩看
    Christina_杜阅读 269评论 0 0
  • 一、 “新郎靠过来点,新娘笑一笑,很好!” 摄影师的声音在球场上响起,背景里的打球的少年频频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木无牙阅读 3,488评论 4 7
  • 时间:2016年10月14日—2016年11月13日;17:30-22:00(夜场时间) 携程票价:成人票215元...
    携程攻略社区阅读 421评论 0 0
  • 你穷你有理,你弱你有理,你小你有理,呵呵,因果轮回里没有没缘由的爱,拥有的一切都需要付出和努力,特别是不同常...
    4872d2627665阅读 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