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64)】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陆澄录【40】

【原文】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唯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注释]

①端拱:端坐拱手,这里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

②六卿分职:语出《尚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周礼》把执政大臣分为六官,即六卿。明代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设尚书,称六卿。

[译文]

问:“心要追求外物,怎么办?”

先生说:“国君庄重肃穆地坐在朝堂上,六卿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天下才能治理得好。人的心统治五官,也要这样。现在眼睛要看时,心便去逐色;耳朵要听时,心便去逐声。如果国君要选拔官吏时,亲自坐到吏部去忙活;要调大军时,自己跑去兵部。这样的话,难道仅仅是有损君王的身份吗?六卿也都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呀。”

[解读]

首先要理解“逐物”这两个字,心不能“逐物”,心只能以天理为主,而天理是寂然不动的。这个该如何理解,人的视听言动,坐止起息,无时无刻不是在动啊!心要守着一个静的东西来应付变动不居的世界,该怎么解释呢?

举例子吧,大家常见的门,指的是那种围绕一个轴为中心开合的门,门在起作用时,也就是在开开合合时,门是要动的,但是有一个地方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而这个不动的地方,却是这个门动的时候所围绕的中心即门轴。再也没有比这个例子能更形象地解释心的不动和应付变动不休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的了。

人身五官和心的关系,就像门和门轴的关系,如果说一个门的开合要依靠门轴的移动才能实现。那只能说这个门已经坏了,因为他的轴心已经不牢固了。人心通过指挥五官和世界产生交流和联系,这个主次关系就是心为君主,五官为臣,而心的主宰是天理,只有在顺应天理时才是在致良知。如果人弄颠倒了这次序,昭昭之天罚不在眼前,就在将来,终归是逃不掉的。这不是在讲因果报应的迷信,而是道理本就如此。偏移了天理之处,迟早是要还的。

在反腐败查处的案例中,有一个甚为普遍的现象:大部分贪官都包养情妇。这种苟合,都是被自己的五官主宰了心体,作为大臣“的五官”起义,占据了作为心体的君主宝座,然后就是一个被物欲蒙蔽,一个为色欲遮眼,这种人欲欢娱终归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的房子,坍塌是早晚的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