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应用传播学课程笔记

新媒体应用传播学

传播学导论

*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是一种信息之间的交换

包括语言、眼神、声音、甚至肢体动作都算作传播当中的一种。

传播信息的种类

  • 声音信息

  • 文字信息

  • 行为信息

  • ...

媒介形式

  • 狭义媒介:电脑/手机/MP3/...

  • 广义媒介:手/眼睛/喉咙/...

传播的规模

传播金字塔(由下而上)

  • 人内传播

  • 人际传播

  • 群体传播

  • 组织传播

  • 大众传播


*传播学研究的三个视角

  • 线性传播

站在信息发出者角度

信息传播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信息接收者是被动接受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发出者 → 信息 → 接受者

  • 拉斯维尔5W模型

Who(谁) → What(说什么) → Which(什么渠道) → Whom(对谁) → Effects(什么效果)

  • 申农一韦弗模式

发送者 → 编码 → 渠道 → 解码 → 接受者

噪音: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干扰

  • 非线性传播

站在信息接收者角度

不同的信息接收者对信息有着不同的理解

符号学衍生而来。

  • 符号学

  • Sign:符号本身

  • Signification:为符号所赋予的意义

  • 文化传播

信息交流是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的认知

传播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过程,A和B通过沟通来加强对整个社会的认知


*修辞学理论

修辞就是装饰自己的语言

修辞学

  • 目的:以说服为中心

  • 技能:包含听众分析/内容组织等软性技能

  • 模型:修辞学三要素

修辞学三要素

  • 理性诉求:晓之以理。

通过理性推理来说服听众,使之与自己达成共鸣。

理性诉求的方法

1.数据法:图表数字

2.例证法:典型案例

3.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情感诉求:动之以情。

通过了解听众的心理以及情感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演讲内容或演讲过程中,从而让听众产生共鸣。

情感诉求的方法

1.爱国

2.愤怒

3.痛苦

  • 人品诉求:以德服人。

指作者或演说者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威信要能够让听众信服。

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可信的好人形象。


*影响力六大原则

  • 互惠性

人们总是感觉到有责任回报他们曾经接受过的恩惠

  • 稀缺性

当获取某一项事物的机会越少时,想要的人就会越多

  • 一致性

一旦我们作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或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

  • 权威性

人们总会习惯于服从权威来寻求实现行动的捷径

  • 偏好性

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 共识性

人们会效仿与其相似的人的做法


*详尽可能性模型

  • 中央路径

当人们拥有高动机与能力时,会深思熟虑所有的信息,是一种高思辨

  • 边缘路径

当人们缺乏动机与能力时,则会被主观印象、共识等边缘信息说服,属于低思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