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过去,感觉最近小组学习的时间真的很琐碎, 一周的学习时间,前五天,基本就晚上来一下,然后星期六,星期天,现在好了,星期六也没了,只剩下星期天,保不齐哪个星期天再有场球赛就又没了半天,所以把握好这碎片化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完全可以全部来做算法,其他时间整理复习。
这周,星期三的时候来小组写了两道蓝桥杯的题,一道很简单,直接就过了,另一道是写到最后有点小瑕疵,就是将键盘输入的n设置成静态的成员变量,当时写的是static int n=sc.nextInt() ,报错,然后还没想想该怎么写就下班了,路上成熙跟我说要先声明static成员变量,再在main方法里进行键盘输入,果然没错,但是代码运行错误,就没管了,星期四晚上来,一直写这道题,改了改代码,一直超时卡在30分,星期五晚上上完课,手机基本没电了,然后电脑还不在小组,然后就没来小组,回去一直在刷网课,本来想洗袜子的,到小卖部买了两双就没洗,结果好像被学姐发现了我没去...星期天来了,把那道30分的题,用快排做到了60分,就不管了,然后把eclipse里以前写的代码,简单的都删了,又把以前学的方法的代码写了出来,整理到了一个方法包里,感觉很好用。然后比较了一下普通快排和二分快排哪个快,虽然没比出结论,但是我学会了获取程序运行时间的纳秒级和毫秒级代码。
纳秒级
//获取开始时间, 纳秒 ns
long startTime=System.nanoTime();
//获取结束时间 , 纳秒 ns
long endTime=System.nanoTime();
System.out.println("程序运行时间: "+(endTime-startTime)+ "ns");
毫秒级
//获取开始时间 , 毫秒 ms
long start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获取结束时间 , 毫秒 ms
long end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程序运行时间: "+(endTime-startTime)+"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