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紫金山麓:孝陵卫地势较高,从我们学院的大操场上放眼望去,巍峨的紫金山脉横卧在面前。从我在学院所站位置看,在紫金山山脉的前部,一座座拱圆形银白色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峰上,那就是著名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我曾经三次从学院出发徒步登上紫金山天文台,在巨大的望远镜里观察天上的星星。每次从天文台沿着公路下山时,透过绿树林都能看到宽阔的长江在静静流淌,听到汽笛声声在群山中久久回荡,万吨轮船在逆流而上,在拖轮的牵引下,一队队驳船来往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81年陪同父亲一起登山去紫金山天文台的经历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父亲边攀登边教育我,做事就像登山一样,要不怕辛苦,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才能登上山顶,领略无限美好的风光。作为一位我国光学界的老前辈,在紫金山天文台里,一些工作人员得知我父亲来了,都热情地过来握手表示欢迎,父亲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
在紫金山的半山腰处有一座蓝瓦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中山陵。4年的大学生活,每年我都要从学院徒步从孝陵卫崎岖的山林中穿过,到中山陵2-3次。春天嫩竹芽从地下破土而出,梅花含苞怒放;夏天知了声声不断,百鸟欢歌齐鸣;秋天红叶飘飘,漫山遍野凉爽宜人;冬天松柏翠绿,分飞的雪花更添情趣。中山陵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情趣,我非常幸运地在南京生活了四年,能和中山陵有这么多次的接触,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每次到中山陵都要到灵谷寺,都要登上灵谷塔去眺望远方。特别是当雨后初晴,整个紫金山脉都笼罩在云雾之中,让你会产生一种“云在脚下走,人在天上行”,飘飘然似神仙的感觉。有时,我会特意在人们都散去以后才慢慢地向学院走回去,在石径、小桥、树林中体验一下“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的意境。中山陵的右侧有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地。明孝陵已经残破的非常严重,除了一些殿宇和石桥外,没有太多能吸引游客的景观,所以到明孝陵来的人不多,相对是非常的安静。
为了保护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面貌,城内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公共汽车也都比较陈旧。在我上学的四年里,南京城几乎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一切都似乎是哪样的平静,哪样风貌依旧,人们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在我快毕业时,矗立在南京繁华地段新街口的五星级金陵饭店落成了,它成为了南京的最高和标志性建筑。
七、回家路上:每年暑假我都要回长春与父母亲人团聚,行程是从南京出发,途经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五省,路过江苏的徐州,山东的泰安、济南,天津,河北的唐山、秦皇岛、山海关,辽宁的锦州、沈阳等城市。行期要三个白天两个晚上,沿途让我欣赏了祖国秀美的江河山川,领略了许多地方文化和不同城市的风格。
每次到南京西站乘上北上的火车,我的心情都是不能平静,一路上都是归心似箭,期盼早日踏进家门。列车很快就驶上南京长江大桥,跨过滚滚东去的长江,1个小时后停靠到徐州车站。当列车在崇山峻岭中缓缓绕行的时候,我知道快要到泰安车站了。车厢内一阵骚动,许多到泰山旅游的乘客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下车。
由于没有从南京始发到长春的火车,所以,每次回家我都要先乘坐由南京西站始发到北京的快车,在天津西站下车,乘24路公共汽车到天津车站,再换乘从天津始发的列车。每次换车之间有4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利用这个间隙,到海河河边和到市中心闲逛一圈,使我数次感受了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天津市的风采。第一次到天津,我就利用换车的空隙跑到“狗不理”包子铺,去品尝早有耳闻的“狗不理”包子。慕名而来的顾客在店铺外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买到包子后找座位更是困难,虽然长时间的等候让我感觉腰酸腿痛,但吃到热气腾腾的包子,品味那诱人的香浓味道,我仍是心满意足。
在天津车站办理完转签手续拿到座位号,走出站前广场就来到纵贯天津市的海河边上。我的一个中学同班同学考取了天津南开大学,受他的邀请,第二次在天津转车时,我没有马上离开天津,而是住到同学的寝室里,在天津多停留了两天。漫步我国著名大学的校园,参观大沽口炮台,到繁华的商业街逛劝业场,使我对天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列车从天津站驶出,在塘沽区附近能看到大片的盐田,四四方方如水稻田一样,拖拉机来回奔走,把在烈日照射下海水蒸发后结晶的海盐粒堆成一座座小山,然后装车拉走。虽然距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的时间,但当列车靠近唐山火车站时,依然看到许多楼房坍塌后堆积的瓦砾。一位车上的当地人指着一大片开阔的绿草地说,这里是新的“万人坑”,埋葬了无数在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尸骨。
列车在绿悠悠的田野上急弛,右侧时常能看到浩瀚无垠的大海,左侧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当看到在远处高山上出现巍峨千里的长城城墙时,我知道列车就要停靠山海关车站。每次在这里停留,我都要下车伸展一下因长时间坐车已经麻木的四肢。从小在脑海里就形成了关里和关外的概念,出了山海关就进入了东北,回到了生我养我的那片黑土地,所以,每次从南京回到山海关总有一种就要踏进家门的感觉。
列车在沈阳车站要停靠20多分钟,大批乘客在此中转下车。每每在此停留,看着涌动的人流,听着大声呼喊的东北话都有一种亲切感。虽然沈阳人说话带有浓重的辽宁地方口音,但由于马上就要到吉林,就要回家了,总是让我的心情有所起伏,更思念亲人。
每次千里迢迢从南京回来,都由于长时间地坐在火车上,到家后是疲惫不堪,特别是在拥挤的车厢里,晚上怕被偷窃,总是挺到最后才昏昏地爬在小桌子上迷糊两叁个小时。多次的奔波煎熬使我落下了在运动物体上很难入睡的毛病,以致于参加工作后,每次长途旅行我都不能很好的得到休息。对于长途出差,我是能坐飞机就不乘火车,通火车的地方就不坐汽车。
八、来到北京:小的时候,最早画的画是红旗、红太阳。上小学画的是天安门,那里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唱的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新闻记录片里无数次看到在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里,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此外,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从小就对北京怀有无限的崇敬和向往。81年的暑假,我要了却儿时的梦想,走进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去登万里长城。
在三哥的安排下,他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中学同学来信和我约定了见面的时间,我就住到他的宿舍里。放暑假了,我兴高采烈地随家在北京的同学登上了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火车在田野上急弛,但我仍然觉的太慢,因为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北京,飞到了长城,多想立即就能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亲眼目睹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火车抵达北京后,我换乘有轨电车,在动物园转公共汽车去北京大学。临近傍晚,我走进了北大校园。
第二天一大早,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就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面是天安门城楼;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边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与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多少次广场上聚集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各族人民,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向全世界显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和力量,显示着全体中国人民期盼世界和平、民族和睦、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
天安门,我看到了天安门,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久久地伫立。望着天安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影片里天安门的画面,我在与眼前的景象作对比。随着参观的人群,我走进了故宫。故宫太大了,听说仔细观看一天时间都不够用,半天的时间我只能是走马观花,许多宫殿和景点只能是匆匆而过。
第二天清晨,我按兄长的指点到西直门乘火车去八达岭登长城。火车在山涧中迂回前行,前后两个火车头喘着粗气推拉着车厢向山坡上驶去。这里是我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由我国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设计建设的,为了纪念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发展的巨大贡献,人们在铁路的旁边为他修建了铜像。
位于居庸关外的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此处山脉雄峻,林木葱郁,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就在于此,而八达岭长城宛如游友,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不见首尾,其气势之磅礴,令人惊叹!“不到长城非好汉”,无论是炎黄子孙,还是国外宾朋,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愿。来到居庸关外,踏上八达岭长城,我沿着一级级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喘着粗气,汗水湿透了背心,终于登上了山顶的烽火台。站在上面向四周观望,“好汉”的情怀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地对着群山青松高喊:我到长城了,我是好汉了!。
第三天是星期日,兄长带我去游颐和园。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
在谐趣园里的假山旁,我们遇到几位外国人正在拍照。见到我们走过来,老外上前用英语“哇里哇啦”地讲了几句,让我摸不着头脑。兄长告诉我,他是请帮他们照合影。兄长英语真棒,拍照完后就和老外攀谈起来。唠来唠去,老外十分高兴,就拿起相机给我俩也照了一张。只听到“吱”的一声,一张白色的纸片从相机里吐了出来,老外拿在手里,对着阳光照了一会。嘿,太神奇了,我俩出现在照片上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奇妙的相机和照片,简直就是在变魔术。
从颐和园出来,我们又骑自行车来到了圆明园遗址。抚摸着断垣残壁,我想中国只有富强起来,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演。在兄长的陪同下,我到了香山。兄长还要带我去十三陵,几天来的四处奔波已经让我疲惫不堪,感觉到体力不支。我知道北京有众多的古代遗址和景点,要想一次到北京都看个遍是不可能的。为此,我谢绝了兄长的好意,决定在次日的上午离开北京。
公共汽车一路颠簸抵达终点站,一位中年妇女步履蹒跚走在我的前面,在要迈下公共汽车的时候,她突然转过身来,伸手来抓我,面目表情狰狞可怕,我吓的后退一步。只看到她仰面摔下车去,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人们围拢过来,有人说是癫痫病发作了,赶快送医院;有人急忙掐她的仁中穴位,实施急救,我只能匆匆赶往火车站。坐在回长春的火车上,我的心还在“砰砰”乱跳。
九、体验上海:第一学期的寒假,由于时间短加上回家路途遥远,我没有回长春,而是到上海与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的三哥一起过春节。除了82年寒假因为三哥已经大学毕业没有去外,我在大学期间2次到上海,对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有了许多亲身的体验。
走在复旦大学围墙边的马路上,三哥要我注意过往的车辆,特别是载重汽车。不久前,一名新生走在路边被疾驶而过大卡车压起的钉子击中头部,当场倒地血流如注,等到人们发现送到医院已经为时过晚,一个风华正茂的高才学子就这样魂消魄灭,实在让人为之惋惜和同情。
第一次到上海,三哥领我去了上海动物园。复旦大学在上海的五角场附近,是在上海的东南角,而上海动物园地处上海市的西南角。我们一路骑自行车,几乎是横穿了整个上海市区。动物园离上海虹桥机场很近,不时就有飞机从头上飞过。看着在蓝天上展翅飞翔的银燕,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上飞机,去领略从天上看大地的风光,体验人在云中游的神仙感觉?
上海城隍庙里人群如潮,还有许多外国游客。走在院中的曲桥上,桥下是满池红鲤鱼在游来游去。“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足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与城隍庙商场毗邻的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园林布局具有吴越建筑特点,保存完整,占地40余亩,向有“城市山林”之誉。园内有48处景点构成,荷花池和九曲桥、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得月楼、内园等景区。其中点春堂为小刀会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
三哥告诉我,上海的住房非常紧张,一家5-6口人挤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是很平常的,许多人都住在楼顶的阁楼里。所以,年轻人在家里是无法谈恋爱,要谈只有到公园或大街上,往往是一个长条椅子上坐着两对恋人,你谈你的,我唠我的,互不干扰。果然,在回学校的路上,发现夜幕下的外滩黄浦江岸上比白天多了一排柱子,走进一看,是一对对谈情说爱的年轻人。江面上万吨巨轮鸣着汽笛缓缓驶过,波光粼粼,月亮倒映在江面上,此情此景真是别有情趣。
三哥陪我骑自行车到吴淞口去观光,这里是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对岸是长江上最大的崇明岛。一些等待停靠上海港的万吨远洋巨轮锚泊在长江江面上,几艘拖轮在往返穿梭,高速快艇掀起一道道白浪。沐浴着从吴淞口飘来的海风,心情是那样的舒畅。吴淞口虽然没有波澜的气势,但极目远眺,崇明岛隐约在望。沿塘堤漫步而行,一面乱石嶙峋,渔民作业清晰可见,一面田连阡陌,农耕话语历历可闻。
回南京的火车票非常难买到,我一大早就奔到淮海路上的铁路售票处,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大队,等我排到窗口不远时车票已经售完了。这时,有一个上海人挤到前面在低声兜售车票,我赶紧凑过去想买,这小子一听是外地口音,瞪了我一眼,把票高价卖给了一个本地人。此事让我气愤不已,对上海人排外看不起外地人的作风十分厌恶。没有办法我只好买了临时客车车票,临时客车其实就是货车,由几十节棚车组成,二-三十人挤在里面,大家席地而坐,在车厢的一角是临时厕所。第一次到上海,让我体验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风采,也领教了上海的小市民作风,离开的时候就这样像货物一样被拉回了南京。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到上海我改乘轮船,在傍晚的时候来到距南京长江大桥不远的轮船码头。上船前在水果摊挑了四个橘子,小贩装到打开的纸袋里放到秤上要,我付了钱就匆匆上船。等我坐到船上才发现小贩事前在纸袋里已经放了两个烂橘子,气得我是七窍生烟,这小贩挣钱真是太黑心了。从南京到上海乘江轮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一个人呆着实在无聊,买了一瓶绍兴老酒,喝了一口,不是个味道,就装着在船尾赏月趁人不注意投入江中。看着两岸的繁星灯火,望着圆圆的月亮,迎着习习的江风,似乎是船在静止而两岸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龙在舞动,的确让人产生了一种陶醉在仙境里的感觉。
十、回忆241:毕业以后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回南京华东工程学院,98年到上海护理病重的父亲,我抽空返回了母校,来了一次故地重游。我从学院正门进去,到了电影院、图书馆,沿着79年第一天报到上学的路线到了宿舍。虽然时光已经过去十五年,校园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的宿舍依然在。在二系小教室里,一位同学正在看书,我走了进去,重温当年在讲台上答辩的情景。
临走前,我拿出照相机请同学替我拍张照片,小同学一脸疑惑,我只好向他解释原委。知道我是他的老校友,小同学热情帮忙并请给予指教。走在学院后门的大路上,突然从围墙里飞出来一个足球,正好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围墙上露出同学的脑袋,对我说:“老师傅,请帮帮忙”,我检起足球扔了回去,心中好笑我成了老师傅了。工字楼阶梯教室里散坐的同学正在自习,我坐在后面,望着讲台和黑板,想起在这里曾经诚惶诚恐地参加考试。
来到学院后门曾经到过的村庄,一条宽阔的马路横在眼前;孝陵卫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小乡镇,许多熟悉的小楼没有了踪影;中山陵前,修建的多处桥梁和马路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城内多处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被砍伐,南京在失去往日的风貌。
2003年是我大学毕业20周年,同学们要在南京举行聚会,为了表达我对同学的思念,借助生日的机会,在班级网页上对同学抒发了我的情感:毕业后我和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再见过面,对大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学时代。近一段时间通过班级网页进行交流,使我对许多同学有了认识和了解,知道了大家的一些近况:二十年来,我们每个人都在谱写自己的人生乐章,镌刻着走过的每个脚印。我想谁的人生之路都不会是笔直的阳光大道,或多或少会有些磨难,这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事业、家庭、朋友伴着我们步入了中年。
每次看到同学的留言,我都有一种亲切感,有一种情感在心中涌动,也引发我的一些感受。或许是我容易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渴望得到友情的关爱;或许是我的经历相对曲折一些,更希望得到理解,我在班级网页上尽情地抒发了我的感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的性格已经比上大学时开朗了许多,生活的磨砺使我懂得了很多,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对一些事情也看得很开,对名利很淡薄。工作之余听听音乐、玩电子游戏、和朋友聚会聊天唱歌等都是我释放情感、缓解压力、消除烦恼的方式。我想人只要不和自己过不去,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就能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
接着我又贴上了散文“79—241,我内心的告白”:怀着子乘父业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我填报了南京华东工程学院光学四系。打开入学通知书,映入眼帘的却是79—241。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南京,迎接我的是火炉盛夏的晨曦。学校电影院楼旁,我找到了机械二系,报到领用具,瘫在床上昏睡不起。第二天独自走在校园里,什么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奇,但我更想尽快知道什么是79—241?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到校会齐,45颗激动的心组成79—241。
紧张的学习生活从此开始,我走到队前,高喊:立正、稍息。时间在灯下无声流逝,很快就结束了第一学期,本想在大上海尽情游玩,因为糟糕的高等数学成绩,不得不提前回校复习。尽管我用功学习,理论力学再次不及,真的感到忧虑和无力,难道就这样无颜面对我自己?大三初期,爱情来临,让我满心欢喜。走出低迷,下大力气,社会实践,来到山西,论文答辩,大汗淋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的前夕,我终于拿到优秀成绩。
常言说: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撒泪拥抱,同学们各奔东西。踏上来时路,我告别79—241。继续苦读书,期盼早日相聚,结束分离。然而事与愿违,深造的念头只好彻底放弃。背起行装,走进山区,面对困难,鼓起勇气,与世俗抗争,与命运搏击。调动工作,挨了领导的狠批,车间检讨,只得硬着头皮。好歹回到城里,又没有搞好和领导的关系,拱手相让我的翻版设计。苦闷中我仰天长叹,苍天为什么老是与我为敌!
到了省外贸,时运有转机。走南又闯北,河山留足迹。飞抵东京城,逛遍慕尼黑,攀登汉城塔,踏上洛杉矶。横渡温哥华,品尝多哈鱼,进入卢森堡,游玩迪斯尼。美景世界,尽收眼底。上帝有教诲:有得必有失,福气哪能全归你?昨天骄阳当空晴万里,今日阴云密布有雷劈。疾风托起滔天浪,小船欲坠深谷底。甜言蜜语藏诡计,尔虞我诈露杀机。防不胜防遭算计,百般无奈暗叹息。虽然官阶只九级,但我不计名和利。酸甜苦辣品味人生含义,荣辱沉浮感悟做人真谛。
98年重回故里,再次走近79—241。绿树环绕,梧桐摇猗,知了依然啼。小校友一口一个老师傅,看来我真的要收几个徒弟。拿出相机,给我拍个照,小校友一脸迷惑,不知是何动机?教研室、工字楼、宿舍屋,依然矗立。作息听军号,睡在马厩里,夏日酷暑难耐铺凉席,冬季寒冷难抵没暖气,此情此景历历在目,终生难忘记。事过境迁,校园巨变,已今非夕比。睹物思过,抚今追昔,长长叹出一口气。十五年弹指一挥间,看来我得老骥伏枥。
今天是我到政府机关工作15载,围着烛光,举杯颂友谊,我陷入对往事的回忆,脑海里再次浮现79—241。中山陵、灵谷寺,栖霞山、采石矶,欢声笑语结情义。四年寒窗与君共渡,我们情如姊妹兄弟。虽然至今还没有出人头地,但我的航程始终没有偏离轨迹。岁月风霜,堆积人生阅历,即使面对千难万险,我都会披荆斩棘。79—241啊79—241,你在我心里已经留下不能磨灭的痕迹。如果某天有了出息,鲜花簇拥,掌声响起,我会向世界宣布:我是79—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