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英语新课标6 (王蔷老师) - 草稿

新课标的学习成为这个假期的主旋律,本来想自己研读然后发到自己公众号,实在担心见识浅显,吓走一批“粉丝”(本来就为数不多)。还是乖乖报课学习吧!新课标的学习,听过新网师《构建理想课堂 英语》王辉霞老师的讲座。假期报名中小学班主任新课标的培训。现在网络研修也选修了王蔷老师的解读,越听越明了。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提炼,理解新课标理念,并积极落实到课堂中去,甚至可以带到自己教研组进行学习、研讨。

理论我们都能看懂,但是如何深入课堂,怎样解决?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核心素养?


扎根课堂,课题研究,深度研读教材。

1.课程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性描述

之前是分开描述的。

工具性,人文性不可分。

文化意识: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进升,汲取精华。

思维品质体现不同的层次,离不开语言知识。

紧密关联,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


之前重点关注二级和五级

现在把一级也重视起来,对三四年级的指导更加明确了。

对内容的描述和要求更全面了,

情感态度是基于文化意识生长出来的

统领,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深度的。

基于内容的意义学习,要依托语篇,语篇是有意义的,意义是由主题引领的。


六要素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继而转化为素养。体现了基于内容学习的发展性,教育性。

同时推动学生的发展,有提升,有深化。

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或能力,成为他们的内涵,学生才能获得发展。(教育的核心)

把客观转化为主观,成为学生的骨骼和精神财富,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内容理解——深度加工——借助符号,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促进核心素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