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茶喻

喝茶不能不讲究,也不能太讲究。

紫砂壶已废用数载,改泡杯茶,能牛饮到茶白味淡。喝啥不重要,聊啥最重要。唯一在乎的,农药残留。

远嫁台湾的高中同学,回蓉探亲,特意捎回乌龙茶。“独乐乐,孰若众乐乐。”2015年冬日晚,吃过家乡特色美食串串香,同学几位,拥入小茶馆,挤在卡座里。女同学殷勤,献演台式功夫茶,馥郁的茶汤、精美的青花。转眼,大杯升级至小盏,川江号子变身为吴侬软语,鄙人快进到文化人。旧话暖心,新茶润肠,一座皆欢。

暖暖的茶汤,红红的炭火,醇醇的心语。聊得尽兴,茶水凉了,随手一倒。女同学当即变脸,不快地质问,为何倒掉?某人霎时红脸,场面失欢。解释之后,满座皆服:此茶不施肥、不浇水,以养深根。惟饱汲天地菁华,才品质不俗。且制茶工序繁复,一盏也浪费不得。同学多年不见,一盏茶汤,照出彼此差距,实能愧人。

所以,母亲常感叹,“得到不懂珍惜。”时时提醒我,须常怀感恩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儿时就能郎朗上口。如今扪心自问,既知之诵之,平素行得几分?米且浪费,怎知惜茶?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外行虽不晓,但个中付出,米、茶应无甚大分别。推而广之,劳动不同,职业各异,须知惜福,心存感恩。行之不难,推己及人罢了。

茶,历史悠久,承载中华传统文化,花开两朵,两岸各自演绎。或独饮解渴,或唤友休闲,或清心修行,或斗茶分享......不一而足。更衍生琴棋书画,洋洋大观。当下,以功夫茶表演最热。美茶、美器和美女,举止优雅,套路华美。说千道万,若品茶不思惜福,文化即未登堂,何由入室?

距上次茶聚又逾一年。绿营上台,变化应多,同学可好?小时,对台湾的印象在课本里,阿里山、日月潭;稍长,对台湾的印象在磁带上,邓丽君、小虎队;如今,对台湾的印象在电视中,蓝绿、故宫。曾想,如国民党胜选,可规划游台。岂料民进党上台,兴致全无。开放核灾食品,放宽农残标准。倒退,为何?彼岸茶农还会坚守品质?台胞会欢迎我这位陆客?谁知?

同学千里送茶,回赠圣严著作一本。意犹未尽,如文付梓,愿寄对岸,小添惊喜。以告,茶叙并方便说法,至今未忘。

图片发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201评论 0 7
  • 关于网络请求和缓存的思路 //www.greatytc.com/p/f2e59e98ab86
    _yellowzhuwei阅读 109评论 0 0
  • 我们一直在路上同样的路也可以不同的行走方式来的时候上海至南京直达回程虽然也是动车但是沿途停留了几站身边的座位也因为...
    哈哈同学阅读 2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