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是有限资源,值得我们保护

        连日来,秋雨不歇,绵绵不断。时光不紧不慢,把我们带入秋天,“却道天凉好个秋”,清凉宜人、芳香扑鼻,正是享受秋日带来的美好时刻!

      每周三的“读书时光”是我们必需赴约的,风雨无阻,时间可以被岁月搁浅,但精神却没有被距离搁置。今天下午,我们又聚在一块,共同思考“专注力”这个课题,由阿苗老师带领,先是从段“专注力冥想”开始,短短5分钟,我们由冥想安静下来,把纷乱的思绪拉回来,让身体放松下来,静享此刻的宁静。

      古往今来,关于“专注力”的品质,我们从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可以看到,可能科学家更突出。荀子反复说:“用心一也”,就是讲专注。历史一再证明无专注即无成功。专注力可谓是一切认识的基础。

    可如今,互联网席卷着资讯的风暴,充斥着我们的视眼,大量干扰因素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吸走我们的精神能量,把我们的时间打成碎片……

        太多的信息只会让我们焦虑和困惑,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和孩子的专注力?

      今天的课题尤为重要,我们既然看见问题,就开始思考怎么做?

      首先,专注力是有限资源。“有限”就告诉我们,不能随意挥霍,要好好利用起来。因为人的大脑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处理的外界信息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的大脑“槽”被填满,大脑就会启动注意力系统来决定应该先关注哪些事情。这样一来,当我们对某件事投入过多的注意力后,留给其他事物的注意力资源就会相对减少。所以说,提升专注力,就必须训练我们的调控系统,同时也要训练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其次,专注力是需要被保护的,不仅仅是放在培养上。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常常有家长或老师反咉:“这个孩子上课分神,坐不住……”“那个孩子做作业潦草,不专心……”我们恰恰忽视了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是不是由于我们无意识的破坏,不恰当的干预或落后的教育理念等,导致孩子的专注力难以集中。反思家长自身,我们有没有凭借自己的好恶来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我们有没有频繁地变换教育方式而消耗孩子的认知资源?我们有没有违背人类大脑运作的自然规律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如此问问自己,我们不难发现,是我们把孩子的专注力消耗殆尽,我们才是真正的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责怪孩子,我们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要学习如何保护孩子的稀缺资源,要学习真正的科学的教养方式。

      第三,切忌“乱贴标签”,“不专注”不等于“不感兴趣”。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且有趣的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在注意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也就是存在直觉错误。在心理学领城,我们称之为无意视盲。无意视盲是因为我们把全部的视觉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或者说一叶障目。比如,前面提到的孩子的专注力差,上课走神,做作业马虎等等,其内在原因并不是孩子不专注,只是因为他们选择注意了那些他们觉得更有趣、更抓眼球的事情而已。所以,我们家长不能乱贴标签,随便说,孩子不专心,不认真,没有专注力……事实上,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专注力出了问题,不用非从学习或课堂上是否分神得出结论,而是看他是否能在某一个感兴趣的内容上长时间保持专注。如果可以长期关注某件事,那么这个孩子的专注力完全没有问题,他只是对课堂和学习没那么感兴趣罢了。这不是专注力的问题,而是心理偏好的问题。

        秋雨飘飘洒洒,朦朦胧胧,我们在感受于秋天的诗情画意之余,也感受于当下书香的浸泡带给我们的滋养,人如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都是需要雨露的滋润,方能唤醒沉醒的灵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