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它于我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忌讳的节日。

  当我第一次看到古人对清明的解释时,深感佩服,怎么可以三两个词语就讲清楚了这么微妙的感受呢?于是它在我的心里就扎下了根,好一派天朗气清、引人静思的景象!

   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无论公历、阴历如何变换,二十四节气总是那么贴合我们的生活,甚至连天气情况也是惊人的准确。于是从清明发端,二十四节气同时成为了我的坐标指示,半个月的周期长度正适合一个短期规划。

  北方的春天很短,总觉得清明就是要踏青的,并且一定要抓紧春天的手臂,不然肯定连尾巴都看不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仿佛拥抱了春天,与大自然安静地对话之后,全部的身心就要调动起来,冲向崭新的目标了。

     今年,看到几篇文字,让我突然像发现硬币的另一面一样,我要从另一个角度看清明了。

      清明,是我们与故去亲人相聚的日子,这也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坦然地承认接受,这反而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力量,积极地珍惜当下,善待生命。

       你肯定会感到诧异,90后的我,竟然会经常思考死亡的话题。这是一个与“我是谁”、“我要什么”并存的永恒的话题,总在每一个有所触发的时刻蔓延开来。每每想提笔发出来,总觉得时机不对,这次,我不要再拖延了。

        前一段时间,我经常与另一个我(躯体的具象的我)对话:虽然这身躯并不完美,但真的感谢你承载我的一切,带我在世间走一遭。不知道神鬼是否真的存在,但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三相五界是真的存在的,人类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多么聪明。另一种层面,我又希望人是有灵魂的,这样,待我进入另一个世界之后,就可以与我最想见的人促膝长谈,讲述人间这一生的际遇。失去亲人是痛苦的,可是时间真是最美妙的礼物,它留下了永远年轻的容颜,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带来了浸润心间的亲切,带来了永不言弃的激励。

      第一次走进常州大众书局,拿起的是我颇为敬佩的杨绛先生所著的《走在人生边上》。徜徉在书中,我像一个孩子般又怕又惊又好奇地,等待着老人讲述亲身经历的以及听来的鬼故事。这情景多像儿时搬着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听老人讲述生命体验和感悟(其实我还真挺遗憾没有经历过)。到了这年纪,可以放心把一辈子的点滴都融进去了,适不适合讲的都可以随性地说出来了。看这样的书是又收益良多又心潮起伏的,好像能看到自己咫尺之间的终点一样。

      曾经,我自认可以很坦然地说:无论上天什么时候把我带走,我都不会遗憾,因为在我已逝的岁月里,我无愧自己,无愧生命。可是现在,当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牛人,当我越发感慨自己的无知之后,这个问题会让我紧张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还有很多的事情想做呢,时间的利用率太低了!想来畏惧也是件顶好的事情,它深层次刺激神经,激发出从未遇到过的不一样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清明节突然很想念你,zy。前些日子你在我梦里说让我帮你看看你的女儿,你想你的两个女儿了。我问你,你怎么不自己去...
    罗什莲花阅读 551评论 1 2
  •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亦叫踏青节。今年清明时节的S城,春光明媚,绿...
    缄默不言S阅读 193评论 0 0
  • 清明三天小长假,没有外出游玩。睡到自然醒,随意吃点食品,打扫房间收拾过季的衣物。起意时也下下厨,做点美食聊慰饥渴的...
    风中红竹Dancer阅读 476评论 12 10
  • 崔亚男阅读 454评论 0 0
  • 第一章。庭前落花 窗外秋风萧瑟,一片落叶落在米白色的窗台上。一位女子接住了,看着落叶,不禁自嘲到:“呵……这是第几...
    哥特式的鱼阅读 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