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记忆:原来我们的记忆会欺骗我们,并不可靠!

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解读的第37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洛夫特斯是一位女性心理学家,并且是“21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排行榜”排名最靠前的女性。

洛夫特斯的观点是:人的记忆,会受到暗示性问题、错误信息、个人经历、当下情绪的影响,是不可靠的。

一、“目击证人”的证词不可靠

比如,洛夫特斯认为,在法庭上,目击证人的证词并不可靠,不能作为证据,必须要找到除了证词以外的其他证据才能判决。

因为,在洛夫特斯看来,即使证人能保证他说的都是真的,但这也只是证人自己认为是真的

而通常情况下,相比较其他证据,陪审团会更倾向于相信这些目击证人的证词,这样会比较严重地影响最终裁决。

为了证明“记忆不可靠”这一观点,洛夫特斯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提问者暗示”实验和“商场走失”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依次介绍一下。

二、“提问者暗示”实验

首先,洛夫特斯给被试者们看了一个交通事故的片段,然后让被试者们回忆看到的画面和细节。

在让被试者回忆时,洛夫特斯会采用不同的提问措辞进行暗示,而被试者则会受到这些措辞暗示的影响,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比如,在让被试者评估车速时,洛夫特斯用了“相撞”、“冲撞”、“撞碎”等词语来描述撞车,结果,被试者给出了差别很大的评估车速。

比如,洛夫特斯故意编造了一些假的细节,被试者也会顺着这些假的细节,回忆出一些不存在的结果。

三、“商场走失”实验

之后,洛夫特斯又设计了一个“植入错误记忆”的实验,也就是“商场走失”实验,来证明人的记忆不可靠。

“商场走失”实验具体是这样的:

1.给24个被试者讲述他们在儿时发生过的4个故事;

2.这4个故事中,有3个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有1个在商场走失的故事是虚构的;

3.这个“商场走失”的故事并不是胡乱编造的,里面有很多由被试者的亲戚朋友提供的细节,比如商场的特征等。

实验的结果是:

1.听了这4个故事后,有6个人,也就是25%的人认为他们对“商场走失”这个故事是有印象的;

2.当被告知这4个故事中有1个是假的之后,有5个人认为这个“商场走失”的故事是真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在“21世纪最重要心理学家排行榜”中,排名最靠前的女性心理学家洛夫特斯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

洛夫特斯通过“提问者暗示”、“商场走失”等一系列实验,得出了“记忆是不可靠”的结论,也就是说:

人的记忆会受到暗示性问题、错误信息、个人经历、当下情绪等影响,是不可靠的。

所以,那些我们以为我们亲身经历过、看到过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的

最后,想再说几句:当我们遇到和我们的预期、价值观并不相同的事物的时候,最好能再放宽视野,理性地思考分析一下,多听听别人的观点之后,再做判断。

而不是一味地咬死自己一贯的想法,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使自己变得狭隘和偏执,把自己逼入一条死胡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