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9 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

要说齐桓公就少不了要提管仲和鲍叔牙,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师傅,管仲却是对家公子纠的师傅,按说两人各为其主,本该是死对头,但他俩却又是世间难得的知音,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相互心知,成就了我国古代朋友相交的一段佳话。

话说这俩人本就是极好的朋友,管仲的一切错误和缺点在鲍叔牙看来都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他理解管仲的一切,无条件的为他付出,为他开脱,真真是令人艳羡的知心好友。

后来,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出游时被他手下的一个大夫杀死,国内顿时大乱起来。这时,齐国出现了短暂的无君真空时段,填补真空的机会给了小白和纠这两位公子。

得知消息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在其师傅的陪伴下急忙往国内赶。为了阻止小白的回归,管仲受公子纠之命率军阻击公子小白,并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

管仲从小白手捂胸口这一点猜测,这一箭一定是射中了要害部位,想来丧命是必然的了。管仲和公子纠以为公子小白已亡,胜券已然在握,就不再着急,开始慢悠悠地行进。

但其实那一箭并没有伤着公子小白,叮当一声只是射中了他身上的带钩。小白是有智谋的,他故意应声而倒装死。回营后,乘着夜色马上急行军,两天一夜就回到了齐,并通过内应名正言顺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鲁国进军,捉拿公子纠和他的师傅管仲。管仲被抓后心甘情愿地让差役为自己戴上了刑具,一路上也表现得十分的平静。

齐桓公为报管仲那一箭之仇,非要取管仲的性命。

鲍叔牙却不计前嫌的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他恭敬而严肃地对齐桓公说:“管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君主如果只求国家太平无事,社会安定,那么用高傒和我鲍叔牙两人就足够了,如果要国富民强,称霸天下,那非用管仲不可。”

他又告诉齐桓公,说:“我与管仲是从小相知的君子之交。他出身贫寒,孝敬老母;他饱读诗书,学问非凡;他品格高尚,忠于职守;他阅历丰富,深知治国方略;他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懂得王霸之道。他比我鲍叔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今天管仲为齐所得,真是幸甚呵!”

齐桓公也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之人,听了鲍叔牙的举荐,他也不再计较之前的种种,决定重用管仲,他先封管仲为大夫,不久,又任命他为相。

管仲对鲍叔牙的知己情谊和让贤品格,始终念念不忘,他感叹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姜太公当年在说到治国方略时说到要“尊贤上功”,这一治国方略在齐桓公不计私仇重用管仲上得到了印证,难怪司马迁要把齐桓公和管仲当作姜太公事业的继承人了。

而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真可谓山高水长,与日月同辉了。有了这样崇高的友谊,人世间还有何种心结不可解、还有何种大事不可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