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有多长》课前思考

(1)从课标来看,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第一学段,内容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

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将进行测量。

学业要求: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

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

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

教学提示: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创设测量课桌长度等生活情境,

借助拃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不同的方式测量,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

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志学生经历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的过程,如重新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第二学段,内容要求: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认识面积单位平

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当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

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行测量。

学业要求: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换算。

(2)《1千米有多长》的经验起点在哪里?

一年级对于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等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基础;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1米有多长的认识,

积累了度量经验,学会会估测会选择合适的单位;二年级下册《测量》单元第一

课时《铅笔有多长》中对分米、毫米这两个较小的度量单位有了基本的了解,到

此时,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较长的单位千米,学

生的直观感知还是不够的。这个体现在作业练习中:选择合适的单位上,包括汽

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中,也需要这种经验的感知。

2.策略分享

面对这个复杂的现象,学生不能直观感受过程,怎么办?

制定学习目标:

①通过实践和想象,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二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②感受数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

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在

实践与想象中积累测量经验,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目标: 1.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重点) 2. 在“量一量、看一看、走一走”等活动...
    马明洋河南信阳阅读 4,919评论 0 1
  • 二年级的学习数据越来越大,在数的认识时引入了“千”和“万”。四单元又要学习一千米有多长,当看到教材时真的是完全...
    有这么难阅读 3,038评论 0 0
  •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课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
    徐燕茹阅读 4,183评论 0 0
  • 目 录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捕捉信息,初步与“米”建立联系 3 【教学片段】———————— 3 【教学反思】——...
    FengFeng羽竹平阅读 9,585评论 0 3
  • 学生在认识了米,厘米,分米和毫米以后,这些长度单位学生在教室都能用手比画,可以摸得到,看得见,也能感受的...
    林华乐平六小阅读 4,558评论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