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准备听完《认知学习法》这段音频,作者是千古刘传。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收获的一段小总结。
人可以根据所给的不同标准,将自己分配的不同的阵营中去。那么,在认知世界里我们又可以根据什么来分配“阵营”呢?根据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心智模式是某人对现实世界中某种事物怎么运行的思考过程。它能够帮你塑造行为,设置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做任务的方法。
换句话说,心智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与行为习惯。也因此,我们可以将心智模式分为:僵固型心智模式与成长型心智模式。
两种心智模式最大的不同点:是否选择“长期且持续的成长”?
僵固型心智在前进的路上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成功”这个状态上,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不是成功,那就是失败”的观点尤为强烈。这类人有极大的可能将对自己的评判标准放在别人身上。直白点,自己过的好不好的根据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的眼光与看法。
也因此这类人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会关注很多不必要的因素、情绪也极其容易波动、对自己短期内的预期更高……在这种模式下的人会更多将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用去改造“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眼中的自己”。
成长型心智在关注目标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成长。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成功固然很重要,但,究其本质:成功只是成长的一个子集。直白点,成长是条路,而成功是路上的里程碑。
进而具备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人,更注重成长,更信任长期背后积累的复利效应;他们会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事情上,更少的去关注别人的眼光……
同样在面对失败这件事上,僵固型心智的人努力的逃避,选择掩盖错误;而成长型心智的人会认为失败和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也说明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况且在此过程中也收获了成长……
这样看来成长心智不是更好的选择吗?我们也没必要紧张,因为当你看到这两个概念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已经被吓到了,你的世界也已经变化了。
我想有句话真的很实用,叫:一念一世界。
你知道我们的世界观是怎么组成的吗?在我看来,世界观是一个个已知概念拼接而成的“大体系”。更形象的说,每个新的概念都是一小块拼图,而世界观就是由这些小拼图构成的。
同时,我们要知道世界观中一定存在着“核心拼图”,基本上所有的“新拼图”都是在“核心拼图”的边缘做补充。如果“核心拼图”被替换,那么你自己的世界观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用成长型心智者来说,你认为这块“核心拼图”的名字什么?是“成长”。对他们来说,成长才是关键。于是,他们在此基础上,再不断的拼接能与“核心拼图”对接的部分,如:“耐心”、“长期”、“持续”、“情绪较为稳定”等组块。
于是在此基础上,我们便有了“认知迭代”与“认知优化”的概念。你会问那是什么?简单易懂,我们可以直接看作为“大脑系统的全面更新”与“大脑系统的局部优化”。
懂了吧,一个是整体升级,是在原来的大脑系统上更上一层。另一个则是局部补丁,但还是在原来大脑的系统之上运行。那什么是大脑系统?我对大脑系统的理解是这样的:对你的行为,做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日常生活等起决定因素的“指挥阶层”。
其实与维基百科给出的“心智模式”与“世界观”的概念有几分相似。或者说“大脑系统”这个概念不过是上面两个概念的子集。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怎么做才能算是“认知迭代”,怎么样做才是“认知优化”?
直接替换“核心拼图”就是“认知迭代”。在原本基础上添加“外缘拼图”的就是“认知优化”。
但并不是说“认知迭代”一定好于“认知优化”。因为就算“认知迭代”只进行一次,也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你需要更多准确、清晰、正确的概念去替换掉原本操作系统中的就概念,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你的操作系统更多的偏向于僵固型心智,“迭代”你更优的选择。如果你的操作系统更多的偏向于成长型心智,那么一段时间内的系统“优化”是更好的选择,同时你也可以建立“多核时代”,这是一个两便到质变的过程。
你可能会问我找不到我的“核心拼图”在哪里啊?这个我只能告诉你:这件事只有你自己去做,没有人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不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就算幸运的“迭代”成功,也很难进入“多核时代”。但还是有一个技巧可以告诉你的:
李笑来老师所说的,多问自己: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
无数次循环后,你自然能够找到那块“核心拼图”。所以,“反思”这块拼图不管在什么系统下都是不可缺少的,是无人如何都无法被替换的。
还记得我在上文中提到的一句话,一念一世界,吗?还记得吧,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在理解上文所说的“拼图系统”与“核心拼图”的概念后,你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感觉有种东西莫名其妙的就出现了?而之前呢?
我把这个叫作“系统内部局限”,就是说有些东西,在现有的这个系统中是根本无法运转后得到答案的。
就像上面这幅图,打个比方,你目前的“大脑系统”处理的只能是A区域,但凡遇到B区域内的问题,以你目前的“大脑系统”是无法认识与解决的。最典型的例子:牛顿定律与相对论。更高逼格的例子:一维世界(线)、二维世界(平面)、三维世界(立体)与更高维度的世界。
这并不是其他的问题,而是系统内部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要不断的优化我们的“大脑系统”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