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精彩

  中国民俗民风形式多样,五彩斑斓。和其他地方一样,家乡的春节都是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拜年……。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作为全年最重要的节日,因此,家乡的春节有着一个独特的风俗:舞龙灯。

舞龙灯常常在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开始,说起舞龙灯,全在乎“龙”“灯”“舞”这三个字上。先说说龙的由来吧,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遂川县原名龙泉镇,由“有二龙戏于武陵泷,土崩石裂,冲成泉道”因以名为“龙泉”,这个记载也创造了“二龙戏珠”和“五龙下海”的灯彩。这种独具特色的龙文化艺术,在人民的传承下在遂川风俗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灯彩在遂川的各个地方也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龙是由竹子编制而成的模型,再用彩纸糊成龙灯模型花纹。龙头里面还放着一个“龙珠”,龙珠里面通常放点燃的蜡烛,后来因为在起舞的时候怕蜡烛倒了而引起火灾,用电池灯泡就替代了蜡烛,晚上起舞时,里面的灯光可以突显表演效果,同时也禺有灯光好似龙在闪闪发光,有驱散黑暗,前途一片光明的意思。另外还有类似球形的采茶灯,在队伍里它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专由小姑娘提,还是舞龙队的领头。除了采茶灯,还有花灯,花灯的形状就各异了,有狮子的模型,鱼的模型,五角星的模型,而常见的是鱼的模型。遂川也算是个水乡了,鱼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鱼的谐音是“余”,是年年有余,年年好兆头的意思。


  记忆当中,舞这一部分才是属于我们这些孩子的乐趣,因为这是一个跟着其他小伙伴游荡村子的机会。舞龙队常常在村子里的祠堂里出发,因此我们在中午的时候就在祠堂门口等着舞龙队,总是在祠堂门口等到睡着了,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六七点时他们就开始行动了,原本在梦里的我们一下子就乐清醒了。出发前,会先放鞭炮以表示舞龙的开始,一起准备就绪,队伍就出发了,提采茶灯的姑娘在第一个,接着是花灯,再接着就是龙的队伍了,两条龙很长,一条龙就要由六个人舞,最后面还是各异的花灯。我们就跟着队伍,在星空下开始了“游荡”之旅。

 

  到达第一户人家时,场面很是壮观,烟花,大炮,小炮一起放来迎接舞龙队,在第一户家里,也叫开堂,所以场面更热烈。开堂完后,就开始真正的舞龙了,这时,采茶灯换成了一个身材伟岸的男子来舞,采茶灯在最前边,也是指导者,两条龙各一边紧接着,而那些采花灯却放家里,把好兆头送给这户人家的意思,的在鼓乐的伴随下,只见两条龙游,穿,腾,跃,翻,滚,戏,缠,好似精彩,而常常人很多,像我们这些孩子又矮,垫起脚来看到的还是一些人头,只有在龙腾,跃,翻,的时候才能看到龙的身影,但对于这样的困境,我们也有自己的方法,我们早早的去到人家家里,趁开堂的时候走到人家楼顶以便欣赏。半个小时后在第一户人家,就算是舞完了,而这时舞龙队伍并不是就离开,舞龙的人来之前是不吃饭的,为的就是在那里“蹭饭”。在这时村民们又开始行动了,好在下一户人家里找到个位置。我们这些孩子看地累的时候就开始游荡村子了,借着去拜年的借口,在邻里家里蹭些好吃的。一家又一家,动作也各异,总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在凌晨左右就差不多结束,星空下,人们打着手电筒边说着边走,而这时,孩子们早已趴在了父母肩上睡着了。

  眼看又是一年的春节,又到了舞龙灯的时候,看着龙灯长大的我见证了龙灯十几年的历史,这种风俗在我脑海里早已根深蒂固,它不仅给新年增色添彩,还表达了人们对过去一年辛勤劳动成果的感谢。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村民都去外面闯荡,舞龙的技术越来越少的人去学,原本用竹子编织的模型也逐渐被铁丝替代,彩纸糊成的花纹也变成了来街上买的彩色图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希望那些龙能在龙的身上舞地更加精彩,更加有韵味。

                (去年写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