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是个感觉
记得5年前考CPA的时候,刚好接触到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书中给我展开了一个全新看待时间的视角。
在那段边上班、边复习的日子里,我开始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留意我对时间的感知。
慢慢的,我能大概估算出我做一道题的时间,我看一篇文字的时间;
慢慢的,我能更好的利用我对时间的感知去不断修正我的复习计划。
复习备考的日子结束了,结果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反倒是复习过程中的这段经历,让我觉得在时间的规划上有了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时间的感觉”。
2.时间是时间里的时间
刚生完老大的那会儿,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一次有那么长的假期。内心放松的同时,感觉终于可以有大块的时间来做我想做的事情;我会边喂奶,边听英文歌,一心二用的增加着我的时间密度。
开始上班了,工作的高强度和脑力的高速运转,留给我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接触到了刘未鹏的《暗时间》,我开始学着把属于一个线程的多个工作内容在各种暗时间里处理着。
于是,挤在地铁里动弹不得的时候,走在路上看似发呆的时候,脑袋里都在高速运转着公司的各类事情。
估计当初在和老大一起玩耍的时候,也有很多次貌合神离,身心不一吧。
3.时间就是碎片化的时间
生完老二后,1+1大于2的效应绝对是颠覆性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变成了碎片化的时间,大块的时间基本属于奢望。
工作上,事无巨细的老板风格切割着每一块工作时间,即使是用25分钟的番茄工作法也被老板的各种要求分解的支离破碎,每天的工作像是打仗一般。
时间对于我,就是无法管理的资源。
4.时间管理是个系统活
全职以后,每天的时间开始变得充裕而大块,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掺杂着焦虑的梦想。
我喜欢拥有时间的感觉,也喜欢能够掌控自己时间的感觉。
我开始越来越喜欢时间的管理;
我开始用清单思维解放我的大脑;
我开始用工具去管理我的睡眠;
我开始清晨徒步5000步;
我开始用番茄工作法管理我只做一件事的专注;
我开始重新布局我家的空间。
时间管理是个系统性的管理,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涉及到精力的管理,有了精力才能更好的利用好时间;
它涉及到身体的管理,有了健康才能更好的规划时间;
它涉及到空间的管理,有了便捷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
它涉及到成员的管理,有了整合才能更好的协调资源。
越自律,越自由。时间如此,人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