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不下的城市,回不了的故乡

车窗外的北京小树

1

儿子在念叨,他最好的朋友小小龙读完这学期就要回乡下老家了,全家人都要迁回去。

“我的好兄弟小小龙,说他妈妈让他读完这学期就要回老家去了,以后我就没好朋友了”儿子带着哭腔的话让我一怔。

第二天,奶奶就给我们带来了小小龙要回老家的真相。原来,小小龙的父母决定卖掉早几年在深圳供的楼,除去欠银行的,应该还能剩不少钱。

然后打算回乡下的县城重买套大点的电梯房。预算还能剩个本,再在县里开个小店,做日常开支。孩子都带到那里去上学,再也不用老去补课。早年开小店辛苦攒了套两房的首期,才四五年房价翻了几倍。现在城市生活压力大,回城镇,压力小点。说不定还能有存款。

又有逃离城市的,有多少人想任性留下,多少人最后又无奈离开。

2

发现这两年,身边有几个早上能在菜市场碰面的人,都陆续转去县城谋生了。记得去年年底举家搬迁的幼儿园家长阿彩说:

“也是很想留在城市,至少城市的教育会好很多。但高额的房租负担不起呀,每月工资交掉房租后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的”。

“乡村也是回不去的,三天两头停电,买个菜都不方便,交通也不方便,更别说孩子的上学问题了。所以,只能去到县城,我跟他爸书都读得不多。工作也是没法再提升的,还不如换个成本低点的地方,再找个事做,把孩子养大成人再说”。

肯定有很多人想拼博一回,哪怕条件再苦也要留在城市发展。可又有多少人最后无奈向生活低头,再也找不着初见城市繁华时的雄心壮志。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等于选择一种命运。命运往往又是由人自己造成的。

就像前面小小龙的父母,他们选择了卖房回县城发展,也就选择了比大城市更安逸的生活。他们不需要再去担心每个月的月供;不需要再去操心每个月会不会入不敷出;不用再去费心孩子的学习跟不跟得上用不用去补课。在县城,他们就能回到一个实力悬殊没那么大的圈圈里。生活在轻松一点的环境下。

这样一来,他们又会给孩子选择了另一种命运。普通的学校,中庸的学习态度。相比于大城市更是少了份你追我逐的压力。

好不容易从农村跳出来,又回到县城去。然后又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循环,才能跳上另一个生活层次。还未知。

3

每天都有人逆袭,每天也都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他们是逆袭的一拨人,却又是无法逆袭成功的那拨人。

而且,

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套七八年前在城市供的两房。

就如阿彩,她们无法选择出生,她们也无法选择不把钱拿回去补贴家用。贫困的家庭掏空他们所有的前期努力。新建的家庭也看不到任何有改善的地方。在城市呆不去,又不愿意回到闭塞的农村生活。

那是多少“范雨素”的心酸和无奈。

机会意味着选择权。选择权好像又离得阿彩好远。

对阿彩来说根本也没有“机遇”一说,机遇是留给有选择权的人的。

阿彩只能是选择“轻松点穷还是劳累点穷”。

她们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过好点和再下一代能翻身。而往往一个选择就得用上一代人的努力去换。

朋友家有个钟点工,每天工作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两公婆安慰于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到城市的公司上班。可也仅仅只是上班。老家市区新买的房,还得父母替他供着。而城市的房子,就他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存款的人,暂时想都不敢想。

一个大学毕业蜗居在城市角落发奋图强的人说,无论多辛苦,也要留在城市。无论多艰难,也要在城市扎根。

可是你知道吗?

那是因为你已经拿着进入城市的车票:知识和认知!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就请好好珍惜父母一开始就帮你选择的命运。那是一代人为你作出的所有努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