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学习名师备课(一)


读完王君老师的《贾平凹〈风雨〉备教笔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迫切的想要找到王君老师的著作拜读。

这就是她的魅力,这就是她上的语文课的魅力,让所有人甘愿望断天涯而不惧,衣带渐宽而不悔,苦苦追求。

从短短的6页文字中,我看到了王军老师的感恩,豁达,勤奋和智慧。

全篇文章出现了不止5次感谢,每一次感谢都有具体的人和事,每一次感谢都充满了真诚与感动,这种神圣的情感,仿佛是自己经历一般,能够让这种情感跃然纸上,跨过时间和空间,和我相遇,和读者相遇,那得是多虔诚呀!

王老师的豁达,更多的表现在她处事不惊的能力和态度。她说,这些年的行走,基本让她拥有了处变不惊的能力,即使工作再忙,受到外界再多的纷纷扰扰,她顽强的生物钟还是在清晨四点还是会显示出了超人的力量。帮她理清工作的思绪。

王老师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对于她而言,跟文本较劲,课堂较劲,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她说教师这个工作实在太富有创造性了。

是啊!

要上好一堂课,只能好好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此外任何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路子,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破产。从各种杂事中抽身出来,开始静心研读教材,美妙的感觉就一直萦绕着自己!

“我们的日常生活实在是太匆忙了。为一件美好的事,前程的停下来,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励,纷纷扰扰的红尘中,能够为一个目标独立静坐,凝神静气一段时间,身心都会觉得舒畅。”正如我读她的这段文字一般,竟有醍醐灌顶,身心舒畅的感觉。

王老师的智慧是虚怀若谷,是专业,是扎实,是爱思考。

读文本,王老师提供了几个方法,首先,素读。就是不看任何参考资料,不用任何外援,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去判断。

接下来就是联读,不是看别人的教学设计,而是看别人对贾平凹的研究。语文教师在面对任何一篇经典文本的时候,其实也起码应该是这个文本本身的5~10倍,有了这个视野,文本冰山下的80%就暴露在了你的眼前,这对于选择最合宜的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学生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速读和联读都告一个段落之后,就要开始思考,面对教学对象,该如何给这个文本确定文本特质?根据她的观点,在一线课堂文本基本可以分成: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

解决完文本特质,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都会被再次主动检索筛选,那么课堂教学的内容,就有了更明晰的理念和方向,还有途径。

这短短6页纸,每一个句子都值得推敲,每一个句子背后都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可以牵引出更多的文化知识!这绝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思考后的智慧之花 。

这短短的6页纸,让我看到了王君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学无止境的人生态度。实在是佩服,所有的内容,包括她的处事方式,松弛有度。值得我学习。

希望在我的教室里,也如她的课堂一般,春水潺潺,繁花似锦,红日东升,一课如一季,青春因此而定格,岁月也因之而永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