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读文学史?

首先,您读文学史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在人前显示自己知道得博杂,随便找本文学史读读就行,推荐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史》,作者不仅关注大师、大家、显赫流派,作者还关注唐、五代的变文,宋明的短篇平话,明清宝卷、弹词,关注颇为正统士大夫们所不齿的市井文学。

仅从吓唬人上而言:

你能说出西昆体及其代表人物,绝对比只知道唐宋八大家逼格高,如果再能来两句,更显高深;

你能说出变文与宝卷、弹词的关系,绝对比只知道李杜白更惊人;

你能说出六朝批评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绝对比只知道世说新语更唬人。

但也仅止于此了。

中国文学自古无史,清末民国初时,有人提倡大家读点文学史,有需求就有市场,像钱穆这些大师们就编出些文学史来。他们编这些书,得承认老先生们确实博学,但许多也是从自己手头的藏书中选出一些来,加上自己的一些评价。先有中国文学,至此便有了中国文学史。

类似的书籍出来之后,便引导一种宽泛读书的风尚。

叶圣陶和夏丐尊先生合编的《文心》里对这种现象有所描述:

普遍的学生案头有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顾颉刚的《古史辨》,有《小说作法》,有《欧洲文学史》,有《印度哲学概论》。问他读过《四书》、《五经》、周秦诸子的书吗,不曾。问他读过若干唐宋人的诗词集子吗,不曾。问他读过古代历史吗,不曾。问他读过各派代表的若干小说吗,不曾。问他读过欧洲文艺中重要的若干作品吗,不曾。问他读过若干小乘、大乘的经典吗,不曾。

这样的读书,对纯正学问的修炼能有多大用处呢?

所以,必然是先接触了些许文学作品,再去读相关的文学史,才最有裨益。

不然,文学史上说“郑卫之风,靡靡之音”,你怎么知道《诗经》里《郑风》、《卫风》靡丽在哪里?

不然,文学史上说“苏辛豪放,温李婉约”,你怎么知道他们的诗词文章豪放在哪里,又婉约在哪里?

类似司空图《诗品》里,将诗分作二十四种风格,但细细看来,这些风格的描述自然有形象之处,但也难逃空洞宽泛;对于作品风格的认识,是非反复玩味不能得知的啊。

当然,就读文学史的动机来说,有许多酷爱文学的人,是想了解一点文学的渊源和流变。

就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文心》里的说法,“ 其着手的路径并不是取一本文学史来读,却是依文学史的线索去选择历代的名作”。

但凡大家的作品,总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他求学问的师承,顺着这条脉络,不但能发现文学的流变,还能知道另外一些大家的作品,如此下去,好书自然是无法穷尽的了,还关心什么文学史。

我刚刚看完了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史》上册,有几个体验:

曾接触过的文学作品,看到先生的相关引用和评鉴,倍感亲切有得;

像佛教译著、变文、西昆体、六朝文学,这些近乎完全陌生的内容,则草草翻过,实在谈不上有所得;

对不甚了解的文学流派,不妨马上去买两本书来看着,倒是能收集不少好书;读完了书,掩卷思考片刻,再翻翻文学史,体验会更好。

总之,去踏踏实实地读文学作品吧,不然知道再多的书名、作家名,充其量不过唬唬不甚读书的人,我们始终骗不过的人是自己。

我反正暂时不会再去读郑老《中国文学史》的下册了,先读完屯起来的书……

Yv�1�g�U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荷生的新窩。 本來在另外的地方,但住了一段時間,還是覺得這里好~~主要界面大方養眼,操作友好,就棄了那里,...
    夏荷生阅读 1,274评论 0 1
  • 别人或许因为颜值喜欢上一位明星,而我因为才气,因为文艺。 当时看到这篇报道的标题《马思纯:写一本书、拍一部电影、嫁...
    麦草格阅读 3,218评论 0 0
  • 早上起来看朋友圈,看到一篇岳阳新闻网讯 : 近日,著名学者、人民大学前校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新书《中...
    贾说阅读 4,581评论 0 0
  • 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8月,5日,约4小时; 阅读书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巴西】保罗·柯艾略;(译...
    时空山庄阅读 4,500评论 0 2
  • 一.总方向 我的目的是:每天工作和生活中都在成长 我的过程是:感受成长、享受成长、回味成长、记录成长 学习是:向外...
    唐健55阅读 2,2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