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陪着孩子上视频课程,也能了解到不少知识,比如汉字的演变与由来。

在上古时代,中国的汉字还没有出现之前,几百年前的祖先,是如何记事的?

那时候,人类以采集野果、围猎捕鱼为生,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着,应该是叫做部落,所得的食物也要平均分配。

所以人们就学会了在捕获一头野兽后,拿来一根绳子,每得到一个猎物,就在绳子上面打上一个结;想记住一件事也是如此,记一件事就打一个结,两件事就打两个结。

当看到一个绳结,就能想起记录的是什么事情。

据古书记载:
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知多少,其物众寡。

事情重要的就结一个大的绳头,事情不太重要的,结一个小的绳头,这就是结绳记事。

不同的绳子有不同的意思,还有结绳计数、结绳表物、结绳记时和结绳记路等等。

结绳记事虽好,但是时间长了,问题也接二连三的出现。

表达繁琐麻烦,容易混乱,绳结编制时间长,也不易保存,容易腐朽,日积月累,难以辨识。

传说,后来在黄帝时期,有一位史官叫仓颉,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把各地发生的大事记录下来,原来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有许多缺点,因此他改用图画来记事情。

他通过观察周边事物,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受到启发,创造出一系列形象。

这些形象被称之为象形文字,也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仓颉还长期收集整理先民使用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使文字得以流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