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州测核酸

没有想到广州再次久久霸住热搜,竟然是因为疫情卷土重来。

先和大家报个平安,我很好,我所在的区域没有病例,大规模排查中全阴性,低风险。除了日常防疫之外,正常出行。

在5月底开始出现确认病例之后,收到许多朋友的关心,也听到一些朋友的担忧。但我始终非常淡定,因为很有自信,广州一定能处理好。

怎么说,也是经历过非典、经历过新冠的人(笑),更何况在这两次疫情里,国家给了我极大的安全感。

此次疫情来得突然。

本该5月20号打的第二针疫苗还没有来得及打。没有打是因为即使前段时间没有疫情,我所在位置的接种点每天都人满为患,没排上队。

更别提疫情爆发后了,每天经过都看见队伍排了有几百米长。

谨慎起见,原本计划好了的出差,在征得合作单位同意之后,全部取消并改为线上沟通。

6月初开始大规模排查核酸,两个发生疫情的区先进行了大排查,不久就轮到我们了。

街道居委提前建好了微信群,每一户仅一人作为代表进入群里等候通知。

当天公布通知的那一刻,没有做过核酸检测的我略有点好奇和兴奋,盘算着下班赶紧过去。

一路和娃散步到检测点,才发现那场面可真是够大的——什么时候把一整个商场的大型地面停车场改成了核酸检测点?

快接近检测点时就见到一路有指示牌,从外围一眼望进检测广场,里面井然有序。

入口处有一处小长队,志愿者和安保工作人员拿着指示牌进行人群疏导和分流,我打开绿码,顺利进入检测通道排队。

检测点设置了大约20多个通道。

一直是没有啥眼力见的人,这次毫不例外,在十几条一样长的队伍里,选中了最慢的那条。眼见旁边的已经十几二十个人过去了,我们的队伍纹丝不动。

大概是我们这边的医务工作者吃饭去了。

我倒也不急,这看看那拍拍,但我身边这只小猴子开始动歪脑筋了。

——妈妈这么无聊,你看如果你把手机借给我,我就不无聊了。

——这样啊,那我把手机收起来,有我陪着你,你就不无聊了。

就这么抬抬杠,有一搭没一搭和孩子聊着天,等了大约30几分钟,队伍终于往前挪动了。

快排到前面时,志愿者看见了我,发现我还带着孩子,冲我笑了一下,抱歉地说没有看到你带着孩子太不好意思了,不然一定会把你叫到队伍前面来。

我笑说没有关系。

毕竟那么多人都带着孩子呢,哪顾得过来。

这一次排队来到的是第一道关口,医护人员对我们原来注册好的信息二维码进行扫码登记,然后再进入最里层通道,十人一组继续排队等着检测核酸。

终于到正式测核酸了,我坐在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面前给我那个非常惜命怕痛的娃儿打了个样,护士拿着棉签在我口腔里转了一圈,就好了。

医护人员大概是看出了孩子的紧张 ,让我抱着他坐着,教他大声发出“啊~”的声音。

要知道小家伙在测核酸之前就一直担心会不会痛,因为过于紧张,一直无法张大口也发不出声音来,护士小姐姐们一边哄一边准备操作,终于他发出了暗哑又颤抖似哭又似笑的“啊”“啊”声,把护士姐姐都逗笑了,无奈的说,好吧,这样也可以的。

排队40分钟,操作2分钟,结束。

我这厢道谢那厢护士小姐姐们已经开始了下一个人的检测。

医护人员正在哄小宝宝做核酸检测


结束后,依然要扫码登记,确保离场的人已经做好检测。

于是一小撮人又堵在了出口——二维码扫了却进不去,平台因为载入量太大,崩了。

我又在边上等了一会儿,看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感慨万千。

粤核酸小程序不知道什么时候建起来的,平安广州小程序后台又是什么时候开的新模块,这些便捷的手段背后,是多少程序员的加班加点付出。

上千平方的检测点,不知道是何时搭建起来的,仿佛一夕出现。

广州已入夏,这些天温度都在32度左右,医护人员包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就这样从早到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安保人员及志愿者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解释要亮码、要扫码登记,甚至还要一对一教一些老人家进行操作。

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却井然有序,至少我排队的时候也没有听见一句抱怨。

眼前的这一切,就是我的不担心的原因。

在广州居住十几年,我特别喜欢这个城市。

感受到了广州政务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每去政务窗口办理一次业务,就想发朋友圈赞一次。

喜欢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喜欢这座城市的包容豁达。

这里有很多不会说粤语的“外来人口”,但却很少有人说谁谁是“外地人”。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广州的建设者与守护者。

愿疫情早日过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