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需要认知,研读,反思的日常决策行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研读行为经济学家的著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书的厚重,并不在于它的篇幅,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厚重。

读之,不由得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我们所做的选择是否是理性的?是否真的意识到了那些情感因素对我们思考的影响因素究竟有多大?


两个系统

开篇,作者就直觉提出了两个系统共同作用影响我们决策的观点。系统一: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系统2则较为懒惰,调动它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更加理性、精确。我们每天都在两个系统间切换,可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意识不到这种不自觉的切换。我们更加倾向于用“简单”办法,处理日益复杂的问题。那些偏见,谬误,看似合理其实大大偏离事实的事情就在这样的不自觉中产生。

或许,我们可以在得知这些可能性时努力的避免错误和偏差。比如,利用群体智慧判断,信息不全是尽量避免情绪的影响,找到核心问题用参数设置的项目分析法来打分判读。


启发性效应与偏见

一个简单的问题,随便换一种表达方法,就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答案。我们时常意识不到自己正慢慢的掉入别人设定好的思维陷阱。比如,被小范围描述误导,忽略了大范围概率;受锚定效应的影响而给错误的心理预期,丧失谈判优势;被可得性启发法影响而过高估计了成功概率。被媒体和权威人士的观点影响,错判风险,或产出幸存者偏差,过度联想。

我们应该意识到或逐步意识到这种日常存在的偏见与过度联想,在面对不确定事件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概率到底是多少,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基准线来避免或降低误差。


两个极端

对两个系统不同的调用,带来的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人会因为“直觉“与“经验“而对自己的判断和预测过度自信,而有些人则因为缺乏经验和对负面事件的放大性解读,时常采取迥然不同的悲观态度来应对。这里作者对可以相信的专家型预测和不需要关注的做出了详细的研讨。他认为,尽管有经验的金融市场从业者和医生的确看上去比普通人了解更多规则,却因为其面对情况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并没有比普通人做的更好。也只有在面对有规律的环境时,在特定经验确实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学习时,这样的预测才具有可信度。或许,我们可以去依靠或设计更多的判断公式,回归到数字中去。


风险与可能性

风险,以及对其的预测能力,总是让我们又怕又爱。怕失去控制之后的巨大风险,又爱风险背后的收益可能性。我们为了这看得到的可能性而选择博一把;为了减少那几个百分点的危险系数,而选择付出巨大代价。我们并不能总是跳出自己的窄框架像金融人士一样思考问题,更多的时候,还是会受到禀赋效应和沉没成本悖论的影响而难以做出理性判断。每次面对投资理财类的决策时,都应该问问自己,提醒自己这次决策是否是常规的,是否看重的是真正的内在价值。


幸福感

我们的幸福都来源于何处?作者的分析让我又赞同也惊讶。我们总是会从结局和峰值感受中判断一件事情的幸福感。即使事后我们发现了,回忆起来关于这个事情的经过,依然会说出与这相关的细节。

哪怕是大到婚姻与职业上这种长期性波折变动的事件,我们也还是会考虑其结果,关注那些重大时刻的内心感受。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探求幸福感的来源,抽丝剥茧的为今天的自己增加幸福感。同时辨证的看待如果评价生活,婚姻,工作这些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考,快与慢!》书摘 第一部分 系统1和系统2第1章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
    巴山小羊儿阅读 12,136评论 0 6
  • 今天和小朋友读的是《一切因为有你》,一本关于母爱的故事,文字是英国作家:克莱尔,费莱德曼;画图是:英国的丹尼尔,豪...
    ameimay阅读 2,929评论 0 3
  • 今天莉塔老师讲的知识点,都是我以前没有正式接触过的知识点,非常的受益。这些知识点包括:8大知识点、7个问...
    旅途7阅读 1,0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