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终是相遇

先前在简书,向来都是分享我个人的生活。偶尔也会阅读一下其他作者写的相关文章,着实令我大饱眼福。今天无事的时候,抱着探索的心情,好好的查阅了一下简书的相关功能,结果无意间发现了投稿这一专题——我与简书的故事。

我与简书这一平台其实相识的很早。我现在大一,但实际上早在我初中的时候便和简书有了接触。当时接触的契机是初中时的我走的是自招,所以在初三上的时候,便已经对要去的学校有了着落,之后空闲的时间除了学习,倒也没有这么大压力,于是选择了阅读。阅读的书籍很杂,除了文学名著,其他的一些志怪小说或是网文也都看些,于是在网上冲浪的过程中便来到了简书。

时间有些久远了,不太记得当初入坑时候看的那篇小说叫什么名了,但阅读时的心情还记得十分清晰,那份激动和期待感至今也难忘。一方面期望着继续看到后续剧情的发展,一方面又不敢往下滑怕滑,到底就看到已无下一章节,半是期待,半是矛盾,最终也是磕磕绊绊。当然还有一份遗憾,遗憾并没有看到这部小说的结尾,作者好像断更了,或说更新时间太长,我已经等待不下去了。

但我没有忘记,在追这部小说的时候和简书一起度过的那些时日。看完这部小说后,便划到其他地方,浏览着其他作者的一些文章,有的时候看到振聋发聩或是说到心坎里的文字,也会加以复制粘贴到私密文章里面作为收藏。还记得有一篇叫做《红鞋》的文章,童话般的故事情节,清新的文风给了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过与简书的旅程很快就来到了转折点,高中的学业远比初中来的多而难,虽说仍然还有阅读作为兴趣,但学习上的比重大了,阅读的比重自然是减少了。读的小说也从网络阵地逐渐转移到现实,更倾向于纸质方面的阅读,平时要写的作文,从初中到高中,从500~1000也是迎来了巨大的文字上的差异,我与简书便疏远了。虽然平常也涉及一些读后感或是其他方面的一些资料,要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偶尔会看到简书平台推的一些不错的文章,但那时候点进去已经没有了老友般的需求,只是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这项作业,然后开启下一个作业的进程。

高中三年,虽有接触,但断断续续,终是若即若离。大一忙着适应校园和处理班级事务,也无暇自顾,转眼就来到了大一上的寒假,也就是如今。

大一的寒假是轻松的,愉悦的,也是漫长的,因为相较于之前我所经历的学习上的假期,都有寒假作业或者暑假作业,都有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初二忙着准备初三的中考,初一忙着竞赛,看看能不能走自招,基本上没有过那么长的一段可以什么都不用想的生活。但漫长而无意义的生活容易滋生空虚,我不想花太多精力在社交媒体或是网络视频上,所以对此体会尤为明显。在与同学相见无望,家里人上班独自守家这个过程中,人容易堕落,堕落于声色犬马的网络世界,堕落于中午起床,凌晨熄灯的奇怪作息。

心中积郁的愤怒烦躁,希望对无所事事的自己说不,希望将抑郁之情化为文字刻在纸上烙印在心里,希望能有一处干净简洁的天地,供我记录和书写,于是我与简书又相遇了。

我曾以为,长达近4年的断断续续会有很大的疏离感,但熟悉的界面,熟悉的风格,熟悉的流程,仿佛只是老友好久不见。我又回来了。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我虽重新与简书相遇的身份的确发生了变化,从之前初中时的读者,变成了如今的创作者,我也在这个平台上记录我自己的生活,分享我的生活,表达我的心情和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及观点。虽然文笔尚显青涩,大多是口语体,虽然思想上还并未走向成熟,但发表文字的过程,修改的过程,绞尽脑汁思索,选题的过程较着劲与自己比赛不让自己断更的这个过程都是作为读者不曾体会过的,上线时看着自己又多更了一天,绞尽脑汁想到选题知道自己今天要写点什么的,时候看到自己写的文章阅读量在上涨,也有人点赞支持的时候,都是莫大的喜悦。

我十分感谢能够遇到简书这么一个简练的文字平台,能与如此多文字爱好者或是各色领域上的大佬通过写文章的形式来一场隔空的互动。忽然想到了一位先哲提出的一个词叫做无名之辈,我们生来本没有名字,而是以灵魂来面对彼此。我觉得放在此处十分贴合。

虽然我现在更新的时日和许多前辈们比,可能只是他们书写时日的一个零头,但滴水成河,聚沙成塔,且行且看且书,感念人生悠悠,生活多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