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刘渡舟
这条共有四个证,痞,阳明病,脾约和蓄水。开头从太阳中风而来,不呕说明没有到少阳,心下痞是误下伤了胃气。如果以前有恶寒,现在不恶寒,还口渴,就转属阳明了。小便数也是津液旁渗,津液不能调和,肚子不胀不满不痛不疼,但是十多天没有大便,这属于脾约。这是伤津液,肠胃燥,脾阴被约,不是阳明燥热成实的缘故。有变成阳明口渴的,有变成脾约,口渴稍稍喝点水就可以了,自己会好。如果小便不利,口渴饮水不解,这就是膀胱蓄水,用五苓散。
这条意思是太阳中风前提下,可以有不同转归。五苓散的口渴是小便不利,和阳明胃燥口渴不同,可以互相鉴别。
胡希恕
本来是太阳病,寸缓就是津液不足于外,古人以寸缓为中风;尺缓和尺弱是一样的,为亡血而血液少,营气不足。总而言之就是脉浮缓,太阳中风脉。关是候胃,心下的部位,浮在这里主热,也主外主热主表。关浮说明心下痞,这要用泻心汤治疗。缓是指脉松弛,类似烟卷把烟丝拿去一半,摸起来的感觉;弱是从弦说,弦就是上下绷直,类似弓弦,如果弓弦长时间不上弦,弦就松了,就是不紧了。但是张仲景书里,缓和弱是通用的。
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是太阳中风症,不呕说明没有传少阳;心下痞说明心下痞塞不通。这里没说如何治疗,应该先用桂枝汤解外,再用泻心汤治疗痞。如果不恶寒而渴,就是转阳明了。小便数,大便可就硬了,津液内竭造成大便硬,但是不为所苦,可以考虑麻子仁丸。
如果渴而欲饮水,可以稍稍喝一点水,不能多喝,否则就会喘。渴者就是喝了水也渴,这就是心下有停水的关系,属于五苓散证,不是说转属阳明小便数还要吃五苓散。附子汤的风水相博,有个小便利,大便硬,去桂加术,术与附子为伍就是恢复肌肉松弛,加上祛水的药物,反而能治疗小便利。
刘志杰
这里是太阳中风,没有少阳证,关部浮说明中焦有热,同时还有心下痞。这有可能是误用下法导致的,可以先用桂枝汤解表,再用泻心汤治疗痞证;也有可能是自然传变,没有误治。没有误治,病人不恶寒还口渴,说明转入了阳明,小便数是津液不汗,大便无津液自然干硬,但是不大便无所苦,所以只是津液不足。内热不盛,津液不足,就要稍稍喝点水,白虎汤只是伤津液但是没有大便硬,也不能用大小承气汤,用麻仁丸就行。
渴者用五苓散,有点问题。这里应该是太阳中风,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而渴,宜五苓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