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一

很喜欢欧丽娟老师,虽然并不完全认同她的观点。不同于蒋勋式的感性解读,她运用西方的文学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清晰而务实。

以下是导论部分的笔记。

一、反对标签化、脸谱化。

对于入门级的阅读者来说,朦胧中会形成一个对红楼梦的刻板印象,即宝、钗、黛的三角恋情。或者,基于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偏好,赞扬黛玉的真性情而贬低宝钗的圆滑世故。想到黛玉,就是葬花,就是哭哭啼啼。想到宝钗,就是讨好长辈,就是皮笑肉不笑。这些都是读者为了省力而进行的以偏概全,对人性的粗暴解读。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多面性,红楼梦中也有丰富的细节去刻画这些多面性。经典时刻固然值得大加分析,但其他部分会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二、不要过度解读作者的价值观。

很多人喜欢分析曹公更偏好哪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又传达出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但其实,一个作品完成之后,就已经固定了。它的生命力就在于,不同的读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解读它。而在分析过程中,即使读者竭力想要去保持客观、公正,在我看来也是非常难做到的,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经历、能力的限制。但是不同的视角叠加起来,会让一部作品的内涵被挖掘得更深入,甚至会超过作者本身的意图。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之所在。

三、小说是对人类生活的考察。

《红楼梦》伟大之处在于多条故事线同时推进,人物错综如网却不乱,同时保持了每个人个性的合理性。而单调小说则是聚焦在少数的几个人物上,作者完全操纵人物的走向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例如,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都是两三个茕茕孑立的游离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为了凸显孤独的主题,人物的社会属性被极度弱化。作者的笔触几乎不涉及普通社会规则的表达,而聚焦在主人公的独特经历上。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复调小说大多是现实主义作品,内容多为生活的琐碎事项,描写刻画非常全面。仿佛开启上帝视角,能够抓住不同人的不同个性。而单调小说,更直接地指向人的心理状态。往往是从主人公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世界,因此其他人物的个性展现会具有一定扁平性。

但是不管单调复调,一部好的小说一定是对人类生活的精确观察。好的作家是最灵敏的猎手,他们捕捉人类那些最微妙的心理变化,捕捉那些没人说出来但每个人却在默默遵守的社会规则,捕捉极速时间里定格在文字中的永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2月2、3、4号我连着听了三天的讲座,收获良多。我深感学无止境。我不仅醉心于大家的语言艺术的造诣,更佩服他们对语...
    小坏蛋格瑞特阅读 1,250评论 0 4
  • 昨晚迎来了好报写作班的第一次讲课~由李荷西老师带来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应用」,这也是目前最困惑我的问题,所以晚饭后...
    墨宣阅读 574评论 2 4
  • 宋小 君老师的分享课,今天得空静下心来,细细地听,倍觉受益匪浅。一遍肯定不够,有空还要细细地听。我希望能记录下宋老...
    晓刀阅读 612评论 0 1
  • 去年的三月,是在故乡。草长莺飞,晴朗的天气碧空万里,微风习习,丁香花与迎春花竞相开放,一抹黄,一抹紫,绚烂了整个春...
    颜夕me阅读 274评论 0 0
  • 我喜欢你的时候 无非是洗过澡之后水珠往下滴的时候 无非是你弯着手臂扣衬衣袖口的时候 无非是你将烟头踩在脚下将它熄灭...
    格子Y阅读 33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