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书籍

        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份“排雷书籍”。看了书单,以及理由,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隐隐约约感到些许悲哀。

      书单及理由如下:

      1、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天真妈妈》宣扬自杀,三观不正。

        2、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部分内容宣扬爱情可耻,孩子跳楼穿越去北极,文章很仔细地描写自杀情节,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要避雷。这类图书下架最好。

        3、希利尔的《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地理艺术史》(东方出版社)内容陈旧,思想落后,翻译很差劲。

        4、长谷川义史的反华思想极其严重,多部作品内容都充斥着对中国的歧视与侮辱。

        5、《巴夭人的孩子》,也许是我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达不到,没有感觉到深意。

        6、汤米•温格尔的《爱与智慧》经典图画书,血腥画面特别多。

        7、《米小圈系列》给同学老师起外号,还有好多坏习惯,不建议看。

        8、《狼王梦》五年级必读书目,涉嫌有淫秽描写。

        看了书单、理由,对于有些理由,我表示支持,但更多的是有种悲哀的感觉。

        每一天都有白天和黑夜,有善良有邪恶的,可有一些人偏偏要告诉孩子这世界都是美好的,非要包上一层好看的包装。

        列出这份名单的人,我想也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但是纵观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几乎都不是因为看了这类书籍而出现问题,反而是因为压制太久出了问题。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从来不是避开问题,而是挑战它,面对它。

        人生就是一座座的高峰,想要成功,就得登上高峰,就要学会一步步地爬上去,而不能因为太难就告诉孩子别上了,太危险了。不仅要鼓励孩子去挑战,还应该适当地告诉他,路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诱惑。

        有些大孩子的被骗,不是因为看了这类书籍,反而是看得太少,无知导致的。

        正如每周的安全教育,就应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坦白,而不是什么都藏着掖着,那样反而会使教育更加缺失。

        至于类似巴夭人的图书,本就没所谓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何为未来,何为快乐。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知道,这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早早辍学出去闯荡社会的,不一定就没出息。读书读到老的,不一定能养活自己。教育最关键的不应该只是成绩,而是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为人处事和积极的抗压心态。

        至于两性之事,还真的要请某些人别打上“淫秽”的字样。两性之事本就是美好的事情,相信享受过正常生活的两性,都懂得其中的美好。正如得道高僧抱着女子过河后,面对徒弟的质问,他说,他心中早已放下,可徒弟的心中却依然存在着。

        不谈两性,会减少现在孩子的交往吗?我看未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越来越早谈恋爱已是一种趋势。作为有责任的成年人,特别是老师,该做的不是避之不谈,而应该教孩子们如何保护和防护。

        对于起外号这种事情,要将它禁止更是一种搞笑的行为。学生能给孩子起外号,不外乎喜欢和讨厌。如果作为老师受不得这样一丁点的调侃,那做什么老师呢?老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应该是平和的引导者。想要孩子尊重,不应该用无力,而是能力的展示。

        想想现在的教育,不少作为班主任的老师可能对自己班上的孩子都知之甚少,更别谈那些非班主任的。也正是如此,才会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说一些让孩子听不进的话。有良知的人都知道没有经历一样的生活,是很难理解别人的痛苦的。其实,对待学生也是如此。

        建议有条件的老师,真的该去家访一下。当然,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要谨言慎行,多听多反思。

        教育应该是积极地挑战问题,不应该是鸵鸟式的回避。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鸵鸟把头埋在土里,就不会安排天敌去找它。反倒是越逃避,问题越多。

        灰尘要及时清理,没有一栋房子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能保持永久的干净,想保持一刻都不行,即使是那种无尘室也一样。

        看了不少书、经历一些事后,有一个很大的感触:

        什么样的老师,往往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老师的本事可以慢慢进步,但三观一定要正,一定要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