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還元》卷1脈理奧旨總論情释5

《醫道還元》卷1脈理奧旨總論情释

题文诗:

情生水火,气血有情,真情所至,通无化有,

情通万物,真脉通情,情至脉至,脉动不止;

至脉至情,真情永恒.真脉之至,非气非血,

非来非去,生气生血,能来能去,生生不息.

察脈之來,其至如賓,舉步不能,駐足不躁,

節度雍容,不害不悖,五臟完固;观脉之去,

其去似客,去不遽去,去之不疾,平而不偏,

和而不戾,六腑平和.岁有四季,脉分四时,

春弦夏洪,秋毛冬蝕;弦非弦硬,清利明顯,

兩旁不散;洪非燥暴,神氣旺盛,不流弱小;

毛者非細,凝結上浮,不橫不梗,不沉不陷;

蝕非月缺,沉靜不揚,似剝似蝕.土生万物,

胃主四脉,胃脉之至,不大不小,不长不短,

不滑不涩,不疾不迟,冲气为和,悠悠扬扬.

正文:

        其至如賓,知五臟之完固;其去似客,識六腑之平和。

呂眞人曰:其至如賓者,乃脈之從下而來,旣無刮竹張弦,故其來也,儼若賓之進見,舉步不能,駐足亦不敢躁行,神氣有節有度。然辨其如處,須在至字玩其神情。若以迹象求之,則膠柱鼓瑟矣。知五臟之完固者,察其脈之節度雍容,乃知內五行之相生,不害不悖,鎮八方而安固。察脈者察其來,又須察其去,若來有雍容之態,而去無舒緩之情,則內景猶有乖違。試看客之去也,去不遽去,去而尚有回顧之神,卽此便見去之不疾。脈之去有如此氣象,便可知六腑之平而不偏,和而不戾。六腑者,乃五臟所統之六腑,如陽腑隂腑之類是也。言六腑者,對舉耳。

     興衰雖按四時,端的實憑三指。此乃以平等而論之,先知無病所流露也。

呂眞人曰:興衰者,强弱之概。何以謂之按四時?四時者,春夏秋冬也。方書云:春弦、夏洪、秋毛、冬蝕。此四時之名號,不過借而言之,卽木火金水之義。春者,木也,肝也;弦者,非弦硬之弦,乃脈之清利明顯,兩旁不散也。夏者,火也,卽心也;洪者非燥暴之謂,乃神氣旺盛,不流於弱小。秋者,金也,卽肺也;毛者,非細也,乃凝結上浮,不橫梗,不沉陷。冬者,水也,卽腎也;蝕者,非如月缺之謂,乃其脈之沉靜而不發揚,好似剝蝕一般。此所謂按四時,乃最要之論也。至於一歲之四時,脈亦各分興衰,則其淺者耳。端的憑三指者,端卽究其端倪之流露,的卽得其內景之凖的。然非三指之靈與心相合,則脈之神情難測,而五行之盈虛莫辨。三指有輕重之別,所以究其底面之有無强弱,至於各指所按之位,自不待述。所以診法在心領神會,首貴養心,然亦不可不養指也。以上皆言無病之脈。平等者,平和也。察其脈如上數節所云,便知其中藏之無病。謂之流露者,五氣發而見於脈,所以古仙師云欲學回春手,先向平地窺,卽此意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