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参加二月共读闭幕营想到的

        今晚参加二月共读闭幕营,听了殷老师的讲座及其他老师的分享,收获颇丰!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不停地读,一点一点啃读;不停地写,坚持每天写阅读心得、教育教学反思;还有进行专业交往,跟着优秀班主任,多学习,多请教,多运用于实践。

      在今后的共读及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认真阅读,争取“陷进去”。

      万维钢老师在“强力研读法”中提倡读书要读两遍,读第一遍是为了陷进去;读第二遍为了跳出来。我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读两遍是不够的。假期中时间充足,读《懂心理,带好班》时,一般是读三遍,但是开学忙起来后,阅读三遍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争取读两遍,头一天晚上睡前先把阅读内容读一遍,第二天再细读一遍,写批注,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写整篇的阅读心得,速度可能会慢点,但是这样才能真正读进去。

      二、坚持写,不停地写,坚持打卡。

      有时,因为自己写得不好,害怕打卡会被别人笑话,羞于打卡。

      郝晓东博士说,打卡是阅读书籍的批注,是学习课程的心得,是对每日教育教学的反思,是与自我的对话、与书籍的对话,与教育生活的对话。打卡不要展示学习的态度,而要展示学习的痕迹;不是为了应付外在的要求,而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思想的深度和辞藻的华丽,而是真诚记录点滴的思考。

      所以,做一个真诚的阅读者、思考者和记录者,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三、把阅读和自我、阅读和实践勾联起来。

      当自己在感慨没能把殷老师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借鉴到实际的教育中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班级的学情是怎样的?借鉴什么?有没有作好充分准备?殷老师有专业的心理学功底,又有务实精神,为了学生的主题月教育,日思夜想,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精心设计月主题训练活动,排除万难,强力推行。在这过程中,我看到了“我想”的力量。我们当下的生活,都是潜意识的投射。所以我们要从书本中,从榜样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力量。阅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我身上,回归到日常生活。

四、努力做一名成长型思维者。

        今天听了殷老师的分享,决定做一名成长型思维者。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名固定型思维者,遇到困难时,经常想“我肯定不行”,看到别人取得成功,会想“我永远也不可能赶上他”,经常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固定型思维方式,即便遭遇艰难险阻,也要相信自己:“我应该能行”“只要好好努力,我应该能搞定”。

      《懂心理,带好班》的共读即将结束,但我相信它将成为我枕边书,会时不时拿出来翻阅,把它变成自己的带班锦囊。同时,也要身心准备好,奔赴新的共读之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