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不吼不叫

大家好,我是涂涂,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改变看得见。今天是2017年7月20日,我给大家分享的书叫《不吼不叫》。

《不吼不叫》本书基于气质研究和正念理论,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技巧,以减少家庭冲突,促进合作、尊重和相互理解。你还会学到一些策略,帮助你在沮丧达到峰值时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掌握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恢复冷静,能够以让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的方式带着同情心与孩子有效沟通。

今天我将从两个部分分享本书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 理解吼叫

(一)“是我在大吼大叫吗?”——学会了解自己

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父母都希望展示美好的一面给孩子,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

②吼叫的后果

1.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

2.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

3.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孩子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

4.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

5.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③了解自己,减少吼叫

吼叫的后果虽然很严重,但是并不是曾经有过吼叫,就是失败的父母。父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二)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

①外部触发器

②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

③吼叫成为习惯

④酝酿吼叫的土壤

(三)“为什么是我在吼叫?”——看到更深层的原因

①吼叫代代相传

②迁怒于人

③吼叫导致虐待

④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⑤健康状况

(四)气质会带来什么影响?——让你的养育方式适应孩子的天性

每个人天生气质就不同,有的婴儿哭声轻柔,有的哭声大得能吵醒所有人。人与人在气质上的差异,表现9个维度上:活动量、节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适应性、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第二部分 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1、追踪你的吼叫

第一步:记录事件

第二步:记录你的反应

第三步:记录你的回应

第四步:后续情况

第五步:记录相关的气质

第六步:记录你的评估

2、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并不是要让自己逃避责任,而是让我们正视现实,接纳自己,从而获得改进的动力和勇气。

3、A-B-C-D-E法则

①自问(Ask)

②呼吸(Breath)

③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④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⑤同理心(Empathize)

4、管教的4C法则

4C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的核心要素:

沟通(Communicaition)

选择(Choice)

结果(Consequence)

联结(Connection)

5、提前制定计划

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气质,提前计划,就可以有效避免争执和挑战。

6、使用定时器

定时器既代表着规则,还富有游戏感,它能有效帮助孩子明白将要发生什么和什么时候发生。

7、规划家庭会议

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可以有效的沟通知道孩子的需求及其问题,每次解决一个。

8、运用表格与日历

这个方法便于你追踪孩子和自己的行为,考察双方需要改进之处与症结所在。

9、放低声音

避免吼叫,悄悄话也可以把你的要求表达得清楚直接。

10、利用幽默、惊讶和创意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情绪化,幽默和惊讶比吼叫有效得多。

11、试试数数

这样的话,孩子会有种天生的使命感,会立即执行的。

12、再来一次

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要求孩子再做一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引导正确的处事之道。放低心态,重新再来一次。

13、用道歉修复过往

如果你已经冲孩子大吼大叫了,真心地道歉可以很好的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首先,原谅自己,然后真诚道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点赞转发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