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畏难的孩子咋教育

什么是畏难呢?就是见到困难就逃跑,觉得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宁可不做,别人逼着我做,我就闹情绪,这就叫畏难。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他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而是他觉得他搞不定。这是自我限定性的语言,经常出现在孩子的潜意识之中。

怎么样让一个孩子从畏难的状态变成敢于挑战难题,敢于面对困难的这种状态呢?接下来将从七个方面分析孩子畏难的几个原因,也会为大家提供几种方法,期待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第一孩子为什么畏难?是因为他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他思维能力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呢?强大到了我以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我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我认定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当他认定,今天的学习内容太多了,我不想学。他自我主观判断的多,跟实际上到底多不多没有关系,他认为多就是多。所以第一个原因就是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因为他思维太强大。通俗点讲就是固执,倔强,有想法,很难听得进去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家长调整孩子对一件事情认知,让他以前的先入为主暂时放下,拿起新的一种认知展开行动。说的简单一点儿,就是他以为的不一定是他以为的。那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比如说当孩子觉得今天的作业量太大,所以应付写到了10点,也没有什么成果,写完的作业错误率也很高。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可以围绕着作业和孩子进行讨论,调整认知。比如说作业总量分成三段,把大的目标换成小的目标,把大的挑战和困难变成他自己认为可以挑战成功的任务量。用分解目标的方法改变孩子先入为主的这种认知和潜意识,这就是第一个方法。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手懒。什么叫做手懒,别想让我多一个字儿,也别让我想多一道题,你只要让我多写一个字,多做一道题,我就开始情绪化,开始顶嘴讲条件,会把我的情绪释放在爸妈面前。或者干脆就不写了,不干了。当这个孩子出现负面消极情绪的时候,家长真的是很无奈、很无助、很无力,无所适从、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每一天都这样陪伴一个孩子成长,对于家长来讲是累的,是疲惫的。

因为手懒而出现畏难,家长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和作业仪式感。写作业的时候也是东倒西歪,书包乱,书桌乱,摆放的椅子也不正经,东倒西歪的,没有仪式感。培养正确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养成整理书桌,书包的习惯,增加动手的能力。

第三个原因,畏难是因为他对做这件事情不感兴趣

孩子对手机游戏特别感兴趣,玩起来手机游戏没完没了,时间全都忘掉了,什么原因有兴趣。但是你让他去写作业,去做一张卷子,去做一点与学习有关的事儿,他兴趣都不大。不但没兴趣,坏情绪跟着就来了。坏情绪一来,他的潜意识又会释放出一种心态,不要去做不要去做,即便做也不好好去做,这种消极的暗示会让孩子带着情绪去学习,去写作业,作业搞得乱七八糟。孩子只要一出现坏情绪,家长跟着就出现坏情绪,对吧?家里就成了乌烟瘴气的,真的是不谈学习写作业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大呼小叫,就差心脏搭桥。一个人根本就没有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那种想法,那种强烈的意愿,那他一定做不好这件事,所以唤醒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是他干掉畏难情绪的很好的一个条件。

那怎么样是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怎么样让他爱上写作业?怎么样让他爱上学习?怎么样让他爱上听课?离不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信任肯定和认可。只要孩子总能从爸爸妈妈和老师那里得到足够的正能量,他就容易树立起做一件事情的动机。一个人愿意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是他做完这件事之后,他得到了好处,他就愿意做了。什么是好处?就是一种感觉。如果他得到的是信任,是肯定、是认可他的感觉当然就很好,他感觉好情绪就好,情绪好就能缓解。他持续不断做好这件事情的动力和动机。所以孩子学习做事动力动机一定要多给孩子传递正向积极的能量,让他拥有正向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果孩子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偏少,得到家长的批评指定,否则挑剔、埋怨、怀疑,对吧?讽刺他反而比较多,就对学习兴趣不大,那就容易失去自己做一件事情的动力和动机。所以你跟孩子的沟通的角度,就决定了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就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状态,他的状态就决定了他的学习和做事情的动力。

第四点,他对这件事情畏难是因为他没有信心。孩子这种先入为主的习惯,说可怕也是真可怕。就是无论他有没有能力搞定这件事情,他只要认定的不行就不行。即便有能力,他的自信心不来,他也会逃避,他也会找借口,他也会为难。所以怎么办?必须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有些孩子必须通过比较,跟别的同学比较,跟别的朋友比较,跟兄弟姐妹比较。比他发现他比别人厉害,他才会有自信心。你说这种现象正常吗?仔细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对吧?正常吗,也不太正常对吧?你把自己搞就行了,那你干嘛要跟别人比。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比较心态,找到积极性。然后他有了自信就能干掉畏难情绪,就敢于向困难和挑战发起攻击。如果他没有信心,他能搞定也不去搞。为什么?因为他有自我设限,他觉得他不行,他就不行了,就不愿意去挑战学习上的困难。这就是强大的自我意识,阻碍着一个孩子成长和发展。

第五点,一个孩子畏难是因为什么没有意愿?什么叫做没有意愿,写作业没有意愿,那是他妈逼他干,强迫他干。所以他就不想干,又不得不干,于是就出现应付性的心态绝对不是全力以赴的心态。那怎么样让一个没有意愿的孩子变得有意愿呢?家长一定要做到三个少。

第一就是少说,第二就是少想少替孩子想,第三个是少替孩子做。让孩子做学习的主角,做生活的主角,家长嘴快、思维快、行动快永远培养不出个勤快孩子,你只能培养一个无能、依赖和懒惰的孩子。一定要做到“三少”,让孩子有充分的丰富的体验,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我探究,深入的探索,独立的思考,让他自己去解决掉一个问题,他才会有解决问题后的那种满足感,那种成就感,那种荣誉感。如果什么都被父母催着推着提醒着,对吧?在后面抽着打骂。他才能够差强人意的做好一件事情的话,你就想想看,陪着他长大的过程就是家长心身疲惫的过程,还会让孩子心理不断乳。要唤起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你多做什么,你做了什么,而是你让孩子做了什么,只要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去做。所以想要成年的孩子有出息,一定要多练他,好习惯练出来的,好孩子是用出来的。

第六个畏难的原因是,记得快,忘的也快,知识不牢固。知识记得快,但是没有记忆方法,也不想复习,所以知识掌握不牢固。看起来表面效率很高,实际上学得肌肤,非常的不牢固,不扎实。基础不牢固,在考试的时候总是出现简单题出错,拿不到分数。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挫败感也会产生畏难。解决办法就是不断加强复习,回到课本上进行复习,有计划的安排课本的复习。把不会的知识学会,把会的知识学熟练,学扎实,通过不断的复习强化记忆。学习或者作业因为知识会了,也更容易面对挑战,减少畏难。我儿子的英语学的不好,我就带着他把一二年级的课本拿出来,每天进行一单元的复习和读,刚开始大量的单词不会读。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复习,重复练习,现在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子都能熟练读下来。有一次的作业是口语一百,需要线上测试,他一看到出现的单词就被吓退了,直接关闭了网页,然后我陪着他重新进入答题,后来发现他并不是都不会,而是一开始就自己给自己吓住了,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当全部答题结束后,儿子说幸好复习了,要不然我可能很多单词都不会读。因此因为记得快,忘得快导致知识不牢固带来的畏难,就要回归课本进行大量的复习。

第七个原因,孩子没有目标。想快乐想自由,不想背束缚,不想被管教。从小目标制定开始。

那怎么办?帮孩子制定目标?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他将来到底能成就成什么样的一个人才,到底能够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到底能多有出息,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目标,设立什么样的理想。没有目标和理想的聪明的孩子,每天悠哉悠哉就给他玩,拿起爸爸妈妈的手机就放不下。因为玩游戏才能让他忘记与学习和成长的课题。因为他玩起游戏,才能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自己一次次的虚荣心、成就感和满足感。当一个孩子越是在学习成绩和道上拿不到成果,他越容易被乱七八糟的事情所诱惑。比如说和习惯不好的学生混在一起,晚上不睡,早晨不醒,比如拖拉懒散、比如玩手机无度、比如跟父母对着干。所以设定目标,树立理想是让孩子搞定自己为难情绪的第七个方法。

要想不难,先别畏难。家长面对一个嫌麻烦、图省事、手懒、畏难的孩子时,养育的挑战和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先放平心态,放松面对,再难也要面对孩子,我们先不畏难,问题终将不会那么难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