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话青春期# 读书分享No.2


---你要多向**学习。

---你看人家**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就不能?

---邻居家**的小孩早早就把作业写完睡觉了,你都在干什么?……


这些场景你似曾相识吗?

没错,这是许多家长非常喜欢说的几句话。

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好像永远比自家孩子优秀,省心。

本意是想通过与身边的人比较、与影视剧等虚构出来的“有的孩子”比较,来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改变。

然而,往往这样“善意”的“比较”在孩子看来就是一把充满恶意伤害的利刃,他们觉得家长正在提醒他:“你做得没有别人好,你做到的那些事都是毫无价值的,你必须做得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甚至更好才行。”

有的家长会说,不能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那我把现在的孩子跟他小时候的乖巧懂事比较总可以吧?因为小时候的他也是他,我夸的是他本人啊。

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可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会是:“爸妈总说我小时候有多好,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我在他们眼里越来越差,他们对我越来越失望了呢?”

也因此,有的孩子会因家长常说的这句话破罐子破摔。

孩子们其实很清楚,当下的他才是真正的他,既然家长对现在的自己有那么多不满,我为什么要为不可能回到的过去努力?

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比较,都会让孩子产生价值感匮乏。

“比”字两把刀,不管朝向哪一边,其实对孩子来说都是伤害。

那么,夸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强,给孩子足够的优越感,他就会一直充满正能量地越来越优秀吗?

让我们翻开《父母对话青春期》这本书,一起寻找解答密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