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开会的时候,来了一个指示
1)“过去我的成绩很好,老板要给我升职,所以这个季度绩效我是a”
2)“绩效和工资没有关系”
3)“剩下一个a,一个c,看看你俩谁背,我建议职级高的先背一次”
实际上我的职级是最高的,相当于暗示我要背
----------------------------------------------------------------------------------------------------------------------------------------
“我为什么要背c?”
"如果我背会怎么样?"
“如果我不背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前一章的“归因”,我自认为我依旧会按照这个逻辑去思考问题,那么大概会出现这几种结果
1、我不背,我变成团队刺头
2、我不背,另一人背,我俩出现猜忌
3、我背了,我自认为是皆大欢喜,但是根本原因不会再展开跟我说了。
无论哪种结果,影响最大的不是当下的结果,而是未来工作中的心态。
但是当时的思考方式换了一下,先缓一下。
“C是怎么发生的?”
“如果C和我没有直接关系,不是我造成的,那他的目是什么?”
“如果C是我造成的,那他的目的是什么?”
实际上C并不是我造成的,恰恰是老板自己造成的C,那他为什么当着我们的面把A领走呢?
他完全可以说都是C。
看起来,
要么他傻了,要么在试探,要么在分化,
如果说都是C,看其他两个人的反应应该才是试探,
那么只剩下分化我们俩这一个选项了,“是的,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这是个阳谋的故事,那阳谋是什么,利用先发优势和有限资源,结合个人利益最大化
前提条件是什么?
实施的人需要绝对了解其他人的性格,并且施策时降低所有人皆备心。
否则被看穿,那么就直接回一句
“C是怎么发生的,好像C和我们没关系,要不我们一起去总部申诉吧”
并且,我也知道了你是怎么看待我的
而且原来你也不相信另一个人。
阳谋虽然无法解,但是对于用的人要求太高了,如果被看出来,那么“忍耐”是最有效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