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公文写作》之应用篇之“如何写出领导满意的讲话稿”(中)

【主要内容】

二、怎样增强讲话的思想性

(一)体现思想性的4条原则:深、准、新、实

(二)写出思想性的4个方法:递进式追问、抓住问题、独立思考、实化措施

【展开】

深刻的思想性,是决定领导讲话质量的关键。一篇讲话稿能不能启发人、提升人、打动人,主要取决于思想性。

有思想的讲话稿,讲话时,很震撼;讲话后,有念想。领导讲完话,能在单位上下、体制内外,形成广泛、强烈、持久的影响力。

(一)体现思想性的4条原则:深、准、新、实

1、深,就是程度深。

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认识的层次要深,道理要讲得深,描述问题不能轻描淡写、分析问题不能浅尝辄止。

2、准,就是指向准。

讲话针对的工作要准,把问题找准;问题找出来了,原因还要找准。如果领导的讲话方向出了偏差,跟实际情况或者会议主题对不上号,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导向错误。

3、新,就是内容新。

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内容不要讲,否则就会落入俗套,更体现不出思想性。新,就是指观点新、工作思路新、工作方法新。话讲出来,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4、实,就是举措实。

提出的方法、举措、意见、要求,要实实在在,便于操作,能够落实。不能洋洋洒洒讲了很多,没有一个能落实的。没有落脚点的观点,就像空中楼阁,体现不出思想性。

(二)写出思想性的4个方法:递进式追问、抓住问题、独立思考、实化措施

1、递进式追问

前面讲过,“让公文立意深邃高远”的“三层追问法:表象原因、直接原因、深层原因。

递进式追问跟它很类似。面对一个课题,至少要追问三次,穿过表象原因、直接原因,最后抵达深层原因,这样才能把事物的本质规律抓住。

递进式追问的步骤:总结表现——深挖根源——定性归类

【案例】比如,我们要探讨形式主义的问题。

那么,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形式主义就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造假数据、喊大口号,却不做有利于人民的实事。

首先,我们先总结表现。形式主义的这些表现,实际上是由领导扭曲的政绩观导致的,这是表象原因。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扭曲的政绩观呢?

其次,我们做第二层追问:深挖根源。

政绩观扭曲的根源,在于政绩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如果政绩的评价,聚焦于利民惠民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那么,领导也不会做那些劳民伤财的虚功。这是直接原因:政绩评价机制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绩评价机制呢?

再次,我们做第三层追问:定性归类。

怎么定性?我们先思考政绩评价是什么?政绩评价就是,对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评价。这个评价由谁来主导呢?当然是由领导的上级来主导。这样,我们就可以归类了。这些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都是对上负责的思维惯性。

由此,形式主义的深层原因就出来了:因为政绩评价和领导个人升迁密切相关。

通过递进式追问三个步骤:总结表现——深挖根源——定性归类。我们的认识层次逐渐加深,深刻的思想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2、抓住问题

领导的讲话,大多是围绕问题、针对问题展开的。可以说,讲话的影响大不大,有没有思想性和针对性,其实在于是否抓住重点问题、针对重点问题论述。

讲话稿应该抓住6类重点问题

1)紧迫的问题,就是根据当前的形式任务分析。

人员普遍关注、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抓住这类问题讲,引起的反响才能强烈。

(2)普遍的问题,就是有共性和一致性的问题。

各个岗位、各类人员都存在的问题,抓住这类问题讲,影响的范围才能广泛。

(3)长期的问题,就是影响单位长期发展的问题。

短期效应不是领导活动的本质,要把眼光放长远,抓住这类问题讲,指导的作用才能长久。

(4)全局的问题,要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

要抓住那些,有导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抓住这类问题讲,工作的落实才能全面。

(5)前瞻的问题

领导讲话,最主要的是要洞见规律,科学地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一种倾向出现时,领导能预见到另一种倾向,这就是战略眼光。讲话稿,要抓住这类问题讲,才能起到引起发展的作用。

(6)困惑的问题,就是一些热点、敏感、复杂的问题,人员有认知需求的问题。

讲话稿抓住这类问题讲,实践的价值就越大。

3.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讲问题。领导讲话,不能体现出思想性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满满都是千篇一律的官话、套话,都是大路货,听起来很乏味。

高质量的领导讲话都不是抄来的,而是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总结而来的。讲话稿想要创新,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做概念上的新阐释、做结构上的新调整、做形式上的新改变、做内容上的新拓展、做意义上的新挖掘。

【案例】比如,领导要讲一下基层建设的问题。那么,我们围绕这五个方面拆分一下这个主题。

(1) 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基层建设有什么新的内涵、要求、标准?

(2) 基层建设的构成要素,比如: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有没有主次关系的变化?

(3)推进基层建设的工作方法有没有新的形式?比如,打造信息系统、创新载体平台等等。

(4) 基层建设的内容有没有延伸出新的项目?比如作风建设、队伍建设。

(5)抓建基层有没有新的意义?

按着以上5点的思路,把这些问题想透了,新的东西就写出来了。

4. 实化措施

领导讲话的思考路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要写出思想性,不仅要推敲观点、提炼思想,还要把更多精力用来研究对策,提出实实在在管用的工作指导方法。

写实措施的4个方法:认识有落点、动作有抓手、活动有机制、指标有量化。

(1)认识有落点

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和思路,就要把这个理念和思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它落实下去。

【案例】比如,要强化党委班子的学习意识,这个观点怎么落呢?

可以这样写:“坚持抓好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重点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关键内容、重大观点、精神实质上深钻细研,在创新载体、丰富手段、融入实践上用力施策。”

先写学习的内容,再写学习的重点,最后写学习的方法,这样就把提升学习意识到方法落到实处了。

(2)动作有抓手

部署一项工作,必须要有开展工作的抓手。这个抓手可以是制度、可以是活动,也可以是载体。

(3)活动有机制

开展一项活动,要建立推进活动的制度。

比如,开展“领导挂钩帮带基层”的活动,就要建立摸底调研、蹲点帮建、定期讲评等制度。只有建立了制度机制,活动才能有效推进。

(4)指标有量化

任何工作指标,都要有考评措施,而且要具体可量化。否则就成了挂在墙上的饼:看得到,但是吃不到。这样一来,工作就实不起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