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沉淀一下,才知道最后留下了什么。演讲时的激情退去了,只剩下对自我的反思。
曾听过一句话,“一场演讲,哪怕你只让别人记住了其中一句话,那你就是成功的。”我现在有点怀疑,我的演讲让别人记住了什么。
范老师的分享,声情并茂,看着她眼睛里的泪花,也让我更加懂得“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努力、拼搏、奋斗,什么时候都不晚,可是父母的健康,晚一步就能让人遗憾终生。
佟老师是我喜欢的性格,自由的、随性的,就像她的画一样,第一眼看觉得有趣,可再看一眼便感觉深刻。尤其那几幅描述“孤独”的青苔女孩,看到她就像看到了自己,渺小的、卑微的、默默的生活着。
面面的画风很豪迈,雪山、湖泊、天空、山脉,每一张照片都让我震撼,我也需要这样的旅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认识到自我的局限。不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攀岩可以治颈椎病”,所以活动结束后,我没有来一场徒步远行,而是走进了抱石馆,哈哈。
常老师的“头上功夫”的确了得,从他身上我学到的是“跟对人很重要”,为什么他会花3000块钱学一节课,而这节课又成了改变他命运的课程。牛人之所以牛,是有原因的。
压轴的是苏老师的分享,全程演讲慷慨激昂。他为家里办的“新年联欢会”,他举办的30年后的同学聚会,他打算写一本家族自传的想法……在我心里,这是绽放时最好的姿态——永远以最饱满的热情去生活!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想把我的挣扎和成长分享给大家的,可是表达能力有限,不知道他们接收了多少。很多东西还要学习和提高,越是走出去,越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就像下午的绽放活动,参与了、表达了,会发现不一样的答案,真的像一场魔术一样,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一开始的自己是疲惫的,更愿意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去对待下午的活动,可是规则是董老师设立的,他不允许任何人掉队,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而我也逐渐被这种热情吸引,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
当你真正打开自己,才会吸收外界的能量,而这种能量足以让一个人重新站立起来。
一下午的思想碰撞,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一张平衡轮就暴露了我存在多年的弱点——不懂拒绝,因为不懂拒绝,所以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感觉累,在所难免。
在场的朋友给的建议是:
慢慢来,别心急;
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找出不紧急却重要的事先做。
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只是,只有自己才明白,真正要学会的是懂得说“不”。
解决完自己的事情,我也去看了其他朋友的问题,我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和“行动营”的策略来解决。
《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提到了“时间-事件”日志,即每天晚上记录你一整天的事件及所花时间。
坚持记录,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清晰,第二天早晨也开始不自主的构思当天要做的事情及所需时间。开始规划时间,就像开始理财一样,对于所做的事情了然于胸,得心应手。
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时间不够用、不知道时间去哪了,如何规划等等。
行动营的主张是:
1. 做,就对了。
2. 不去做然并卵。
3.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三句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从第一句话开始行动。
这一天收到了很多赞美和肯定,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总之是收获满满,很开心能有一次这样的思想碰撞,期待下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