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中福古玩城里,大概是“徽章”的声音最有辨识度,不管在哪个方位,随时响起的爽朗上海话,能辐射到任意一个角落。这个声音,这些年也时常在灵石路早市听到,作为上海文玩古董圈代表性的人物,勤勉不减当年,令晚辈叹服。
后来自己到中福,才知道本名孙慧荣。以前看到轩昂的形象,代表性的高亢的声音,有些不敢近前。交往多了,其实和音量一样,是个很爽朗的性格。
“徽章”实在是一个有经商天赋的人。传闻14岁出道时,脖子上挂一个军绿色书包,在人民广场与人换徽章,自此得了“徽章”的绰号。
印象中有一件小事,至今铭记。有次一起散坐闲聊,看到橱窗里署款“西池老人”的折扇,笑说应为后加款,西池沈全林传世只刻笔筒,且为同一题材“大白菜”。很挣扎了一下,说扇骨在上海博物馆图录里面好象有。孙老师马上回答,没有,《竹镂文心》里面只有他一只大白菜笔筒。然后补了一句,上博的特展图录,我都是翻烂两三本的。
哑口,回去查询,果然沈作仅此一件,题材大白菜。隔几日当面称道,淡淡然回一句,这行得多跑,多看,多读书。
至今引以为戒。
外一篇:“徽章”中福古玩城店铺“华堂”的隔壁,另一位古董商金龙古玩店,主人是“闸北小陈”,行里称为“师父”,也是古玩行里一位传奇人物。
今岁辞世,至今想起,只有数面点头之缘,遗憾不已,也借此文,致以缅怀。
明清古玉 华堂 徽章 藏品
蹲卧回头状,
后肢蹲坐,侧首左右前肢置于胸腹之间,
周身背部、脊背处、后肢等部位深刀斜刻,以示结构之转折。
胡须有细密阴刻线,以表毛发。
元明清时期玉带钩风靡于世,
现存数量亦较大。
一端的兽首装饰以龙首居多,
毛发毕现,勾身卷云纹。
子冈牌一改陈腐俗气,
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
将印章、书法、绘画融入到玉雕,
形若方或长,宽厚敦实,
犹如牌子,故简称为子冈牌。
明清玉璧,数量增多,
既有仿古,亦有两面雕,
一面为谷纹、云纹或者蚕纹,另一面为浅浮雕螭虎纹。
多以白玉和青玉为主。
清代玉器艺术中的人物造型与图纹,
以小巧精美而取胜。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玉佛像、玉观音、玉罗汉也不断出现,
丰富了当时的玉器艺术创作题材。
该专题系列中所有藏品,
均会在本次古玉展中亮相,
期待与您的相遇!